1安全生产法1、成文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这些法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2、规范一般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大类。3、法律规范有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A,假定是指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B,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C,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4、法对人的效力A,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亦称属人主义B,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亦称属地主义C,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5、※※※※我国社会主义采用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6,法对地域的效力A,全国范围内生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局部地区有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法律7,社会主义的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8,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9、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10、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为条例,规定,办法,决定等11、社会主义法有三层含义:A,社会主义法治泛指立法,执法和守法。B,社会主义法制专指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C,社会主义法治特指守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2、《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A,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B,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的需要C,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D,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13、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法律,法规,规章,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同一安全生产事项的技术要求,可以高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但不得与其相抵触。15、在同一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问题的法律使用上,应当适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16、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图安全生产法》17、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指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18、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A,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B,预防为主的原则C,权责一致的原则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E,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19、※※※※2002年11月1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海域和领空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20、生产经营单位是指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21、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没有规定的,适用《安全生产法》。22、《安全生产法》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六先”:A,安全意识在先B,安全投入在先C,安全责任在先D,建章立制在先E,隐患预防在先F,监督执法在先2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决策人,其享有最终决定权。22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领导责任的决策人。2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实际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人。26、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6项基本职责。27、撤职处分,处2万元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能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28、工会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29工会有权要求纠正,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30、《安全生产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监督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31、《安全生产法》第九条第一款所称的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32、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A,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B,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C,指导、协调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33、公安部负责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负责道路建设等工作;铁道部负责铁路运输等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建筑地安全的监督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34、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依法有偿从事安全生产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和咨询服务等专门业务的技术服务活动。35、中介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事实就是,客观公正的工作。36、按照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37、事故责任主体是指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或者人员。38、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39、追究行政责任通常以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方式来实施。40、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程序决定。41、《安全生产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主体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