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古典文献名词解释复习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71)2、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P76)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略)4、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P80)5、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因此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P84)6、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7、官修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自从西汉末年成、哀之时,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编成的《七略》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过这类目录,其中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P90)8、史志目录:即所谓“史家著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P92—97)9、补史志: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P92)10、私人藏书目录: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P93/94/96)11、丛书目录:丛书是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它的特点是仍然保留所汇各书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这种形式很便于利用。(P96/97)12、禁毁书目录:古代统治者因为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类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P98)13、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如《汉书》颜师古注云“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而不是图书分类。所以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王充《论衡·对作》曾直接称《七略》为“六略之书”),与当时校书分工的门类相同。(P84)14、别录:西汉末年汉成帝之时,刘向等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图书与目录编制工作。刘向对所校各书校定新本,编写篇次,撰写一篇撮述全书大意的叙录,然后奏上。当时,他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可知《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P77)15、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晁公武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全书前有总序,四部各有大序,各类小序在每一类第一种书的提要中。每书写有提要,介绍作者生平,讨论书中要旨;或评论学术渊源,叙述篇章次弟。(P95)16、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共56卷,主要是根据他丰富的藏书历时20年而撰成。书中没有总序和大序,只有7类有小序,即语孟类(卷三)、小学类(卷三)、起居注类(卷四)、时令类(卷六)、农家类(卷十)、阴阳家类(卷十二)和音乐类(卷十四)。这些小序着重说明分类增设的原因,或叙述著录内容的分合变化,也反映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意图。17、通志艺文略: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18、文献通考经籍志:郑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