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写这个人的...
貌似太多了,发不了....
这个第一部分,永泽的性格分析,仅供参考~究竟只是本科论文,水平不高,见笑了~
(一) 永泽自身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方式。
(1) 自恋
弗洛姆曾经指出“积极的自恋者,脸上时时表现出特异的神采或自大;消极的自恋则常常表现出愤怒、幽怨或孤独。”故此,自我向内退缩则形作自怜;自我向外过分膨胀则形作自私利己。(注二)
永泽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自恋者。他的自恋在本书中男主人公第一次与他相见时便已有充分的体现:
“若是通读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他自言自语似的说。我们果真成了朋友。那是十月间的事。(注三)
二人成为朋友的契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村上春树曾经说过“在一九六八年,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虽然算不得反动之举,也终非值得提倡的行为”(注四)。这部小说有着极其浓厚的幻灭的色彩:曾经的女友浅薄而贪婪、现实中的社会空洞而虚伪,暴发商盖茨比不但没能用金钱、财富换回昔日的爱情,反而最后葬送掉自己的性命。整篇小说即是“美国梦”的破灭。
永泽与渡边由于同样的爱好此书而成为朋友。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永泽为什么喜好这部小说,在渡边问及为何永泽会选择阅读过世方二十八年的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时旁敲侧击地提了一句“像菲茨杰拉德那样的杰出作家可以网开一面嘛!”无从考证作者写下这一句的意图。照我自己的揣测,永泽之所以喜好这本书甚至愿意打破自己不阅读过世不满三十年作家的作品的原则,是出于对社会、对人性的一种冷眼的嘲弄。
有一点不能不提及的就是永泽的阅读原则:
“他宣称: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
“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注五)
他喜爱的作家是“巴尔扎克、但丁、康拉德、狄更斯”一类“不能说有当代感”的作家,原因竟然是“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乡巴佬、小市民才那样。有识之士不会如法炮制,取羞于人。”(注六)
他的自负,从某些方面来说,体现为一种独特的优越感,也体现为一种对世人的不屑。这一点同样也在阅读这方面体现出来:
“这宿舍院里,多少算是有识之士的,惟独我和你。其余全是一堆废纸屑!”(注七)
在永泽眼里,有识之士仅自己和同样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渡边而已。这样的一种傲慢和自恋使他无法、也不能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正如他不可能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就算是对自己的女友,也同样有着颇为不近人情的想法。初美,一个非常单纯而善良的女孩子,死心塌地地爱着永泽,且对他的寻花问柳向来不闻不问,她所求的只是永泽的爱情而已,为此,她毫不吝惜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并且不时还要忍受永泽的轻辱。而永泽对于这样一个令任何人都为之怜惜的女子,却也毫不心软:
“不过,初美的事你怎么办呢?进修之后要出国工作,几年也回不来吧?她可如何是好?”
“那是初美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不明白什么意思。”
他把脚搭在桌面上喝着啤酒,打了个哈欠。
“就是说,我没有同任何人结婚的念头。这点对初美也说得明明白白。所以嘛,初美如果想和某人结婚也是可以的,我不干涉;要是不结婚而想等着我,那她就等。就这个意思。”(注八)
这一点便是本文开头时弗洛姆所说的“自
挪威的森林永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