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
1999年中央两办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把科局级、乡(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了审计范围。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
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促进了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经济责任,又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领域。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基层的代言人,也是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各地县级审计机关对这种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总结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乡镇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的必要性
自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客观的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起初,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侧重于所在地区经济总体状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以及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管理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上述新增发展考核指标也必须及时纳入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来。通过强化对此方面考核指标的检查、评价,更好地促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需要。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业务人员相对偏紧,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又比较多,尤其是遇到党委政府换届选举时,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相对集中,审计力量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审计机关可以将相对集中的工作任务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乡镇财政决算、涉农资金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的评价指标,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在日后党委政府换届选举时,也不会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而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的需要。在实践中,由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不同,导致评价不一致、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差别较大,不同的
浅议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