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年第期
古今论坛
孔子的和谐意识及其现代价值
张伟华秦俊霞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山东东营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孔子又是“和”理念的集大成者。他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个
人身心关系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孔子思想中的和谐意识进行认真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健词孔子和谐意识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之间才能较少摩擦,化解紧张和冲突,维持一种持
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目标指向是要久的等级秩序,“仁”才能得以实现。第三,孔子主
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及张“和而不同”。以“礼”整合人际关系的目的是
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和”,“礼之用,和为贵”。但“和”并不是无原则的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至统一,而是“和而不同”。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
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广泛的影响和顽强的生命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所谓和而不
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孔子同,就是求大同存小异,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
思想文化中,和谐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否定。所谓同而不和,就是绝对统一,没有是非可
因此,采取辩证扬弃的态度,对孔子的和谐意识进否之别。显然孔子反对“同而不和”,主张“和而不
一步地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和谐思想中的精同”。第四,孔子强调“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
华,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朋友之间交往的根本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到了汉代,“信”与
“仁义礼智”合称“五常”。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
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道德原则之一。第五,在己与人的关系上,孔子非
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方面,孔子有很常注意严于律己,虚心谨慎。“毋意,毋必,毋固,
多独到见解。首先,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孔子曾毋我。”《论语·子罕》强调的就是在与人交往
一再强调自己的思想是有核心的。“吾道一以贯时,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故步自封,
之。”《论语·里仁》但这个核心是什么,他本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同
没有明白说出来。后人一般认为,孔子的全部思时他主张关心人,帮助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想都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仁”在孔子思想体而达人”《论语·雍也》。也倡导体谅人,尊重
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何谓“仁”,孔子解释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子罕》。
人”,并进一步指出要“泛爱众”,要“博施于民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
济众”。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爱一切人。其次,孔子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虽然
认为“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孔子讲“克己孔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上的论述,不可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避免带有时代局限性,但许多观点并没有过时,只
颜渊》即认为只有通过“礼”的整合作用,人和人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其糟粕,不断赋予其新
收稿日期」一一
「作
孔子的和谐意识及其现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