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访谈.doc遗失的乔布斯访谈 95年的一次访谈,竟然被制作单位的编辑将录像备份埋在自己的车库里,由此遗失,如今时隔10多年,直到乔布斯逝世后不久才找出来……当年的那位CEO是怎么形容自己的苹果的呢?这回分享就就是访谈记录的后半部分:做出好产品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很会管理流程 1984年我们从惠普聘请了一堆人(设计图形界面电脑),我记得和一些人大吵一架。他们认为最酷的用户界面,是在荧幕底部加上软体键盘,他们没有等比例间距字体的概念,也没有滑鼠的概念。他们对我大吼大叫,说鼠标要花五年来设计,成本高达三百美元。最后我受够了,就去外面找到大卫·凯利(DavidKelly)设计,结果九十天内就有了成本十五美元的滑鼠,而且功能可靠。我发现苹果某方面缺少这种人才,能多面向掌握这个想法的人才。的确要有一个核心团队,但由惠普人马组成的团队显然不行。这和专业的黑暗面无关,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方向(指惠普团队无法多面向思考),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便想复制最初的成功。许多人认为当初成功的过程,一定有其奇妙之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把当年的成功经验变成制度。(所有的管理流程其实都应该是为公司的业务服务的,如果抛弃了业务的目标,为管理而管理,搞流程、搞架构,脱离了产品,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用户需求,最后就会变成靠惯性发展。而惯性发展下去往往就成了惰性,看着都在忙活,其实思维完全停止了创新,结果就是被颠覆,只是或早或晚的事。) 不久人们便感到困惑,为什么制度本身变成了答案?这就是为什么IBM会失败的原因。IBM拥有最好的制度管理人员,但他们忘了设计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找最棒的答案。苹果也有点这种状况,我们有很多人很会管理流程,却不知道如何找答案。最好的人才能找到最棒的答案,但他们是最难管理的人,你不得不容忍他们。会找答案——这就是好产品的关键因素,不在管理流程而是答案本身。我们不羞于窃取伟大的想法你问我对产品的直觉从哪里来? 终究可以归结为品味,这是品味的问题。重点是让自己接触人类的精华,努力将之融入你在做的事情里。我的意思是,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而我们不羞于窃取伟大的想法。(“偷窃”这个词,如果在中国估计就被断章取义了。很多产品的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别的事物派生出来的。乔布斯的伟大不在于他能发明一个新东西,恰好相反,他是最善于在一个司空见惯的市场里用一种“ThinkDifferent”的方法来做。要么是商业模式上不一样,要么是在产品体验上不一样。比如MP3播放器,他的产品体验就是他一次能装很多歌,不是几首几十首,他能装一千首甚至一万首。而iPhone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一个很成熟的智能手机的市场。当时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包括微软都有很大的份额,但是他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体验。为什么要带键盘呢,为什么不能用触屏呢?主要的功能为什么一定是打电话呢,它为什么不能是玩游戏和玩别的应用呢?所以你会发现乔布斯一方面总是在借鉴别人的东西,但是他在别人的东西又用了这种ThinkDifferent的方法实现了一种超越和突破。) 我觉得麦金塔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创造者是音乐家、诗人和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正好也是全球最棒的电脑科学家,如果没投身电脑科学,他们在其他领域都会有杰出成就,而我们都为电脑带来了人文气息,这种人文的态度让我们从其他领域引进想法,眼光狭
乔布斯访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