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姚水芝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很时髦,现在在这里似乎大道理不需要再说什么了,需要的是探讨提高有效性的一些技巧,这对老师们来说,确实是很有用的。1、题目选得有趣一点学数学离不开解题,但常年解一些没有趣味的题,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老师们应尽量多选一些趣味性强的题,激起学生的解题欲望。如任意取一个四位数,如5279,将各位上的数字重新排列,得到最大的四位数9752和最小的四位数2579,然后作差:9752-2579=7173,然后每次将得到的差重复上述步骤有:7731-1377=6354,6543-3456=3087,8730-378=8352,8532-2358=6174,7641-1467=6174。至此,得到6174。按照上述步骤都是这个结果,我们把6174称为黑洞数,即许多不同数,就像被黑洞吸进去了一样,变成了6174,在教多位数的减法时,学生计算这样的题就会感到好奇,进而激发探讨的兴趣,也就不会感到计算课单调、枯燥。2、概念讲得有味一点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只有掌握好概念了,才有学好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地学习概念,如果老师将概念干巴巴地传授给学生,他们一定不感兴趣,甚至会厌恶数学。因此,老师们要力求将概念讲得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先生曾经是这样教直线的——他走进教室,点出课题后,拿起粉笔,从黑板的左边一直画到黑板的右边,然后走出了教室,还保持着画直线的姿势,学生惊讶:曾老师怎么走出了教室?曾老师回到教室后说,哎呀,我画了这么久,一条直线还没有画完呢。听过曾老师这堂课的学生,几十年都不曾忘记。曾老师这么教直线,堪称经典。通常在教直线时,教师都是说,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端点,学生对无限的含义理解不到位,而曾老师却将无限动态演示出来了,学生也就很轻松地理解了直线的无限性。3、语言行为动情一点如果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显得干涩、单调,缺乏必要的语言艺术,甚至将课外的情绪带进课常,动不动就是训斥学生,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数学老师没有好的印象,只会增加反感。例如,有教师在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开头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为什么转化成称石头?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上那道线?一定得转化成称石头吗?在学生回
数学教学寓教于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