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在云南哀牢山区哈尼人的家里,火塘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温暖和光明的源泉,也是全家老小在一天辛勤劳动之后欢乐团聚的中心,它成了家庭的象征。哈尼人认为,火种不断与家族的兴旺是相连的。因此,火塘一年四季不能断绝火种。每逢节庆之日敬祖先时,各户都要用米饭、肉食和酒专门祭祀火塘,把火塘与祖先同等看待。全家围坐火塘时,则按辈分高低分设座次。火塘左侧边的矮床里面,是家中最高辈分男女的座位,矮床中间和外面是来客和晚辈的坐处。任何人都不准对火塘有任何不敬的行为。不论男女老少,都不准跨越火塘,不准用脚踩火塘边的锅桩和三脚架,不准擤鼻涕或吐口沫进火塘,不准用脚扒火柴头,充分表示了哈尼族对火塘的崇敬。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彝族猎人狩猎的本领十分高强,他们能赤手空拳捉到麂子、野鸡等动物。麂子跑得虽快,但却逃不出猎人的掌心。当夜幕降临后,猎人就会到有麂子出没的地方,选取一灌木从潜伏下来,并在身上做好伪装,然后用一片竹叶或树叶含在嘴里,学怀春母麂子的叫声引诱公麂,学公麂的叫声引诱母麂。当麂子被异性的叫声所吸引前来求欢时,就会被猎人伸手抓住腿子,活活擒住。常有野鸡出没的地方,猎人会用鸡骨头做的小哨子学小鸡的叫声逮老鸡,学母鸡的叫声逮公鸡,学公鸡的叫声逮母鸡。除此以外,彝族猎人还会用"鱼钩钓法"、"鸡诱子诱法"、"扣子勒法"、"网捕法"等各种办法空手捕获猎物。讲礼貌的民族--怒族云南怒江两岸的怒族同胞,男女老少待人都十分和蔼可亲。在路上,怒族人不论遇着陌生人或是熟人,都主动让路,并低声问好。客人进家时,全家起立鞠躬。客人坐下,再依辈而坐。给客人递烟、递茶、敬酒或是端饭端菜时,他们都是躬身双手捧上,面带笑容,客人辞行时,全家起立,再三躬身挽留。最后还要一直把客人送别寨边的大路上。怒族人打水时,在井边遇上老人和小孩,便让他们先打。上山砍柴,他们把易砍易燃的柴让给老人和小孩砍。离家久的人,归来时要给寨里年岁较高的老人以及小孩捎带礼物。谁家的屋漏雨,全寨的人都热情来帮助修理。谁病了,大家主动去请医生,为病人送柴背水。谁家办婚事,家家户户都要送一块肉,一盆甜荞面,一壶咕嘟酒。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景颇人捕鱼的鱼具独特-长刀。入秋以后,山溪清澈见底。在夜晚,捕鱼人一手持长刀(景颇族男人的腰刀,约50-60公分),一手拿着电筒或是用干枯的芦苇扎成的火把,下到溪中,缓慢行进。水中的鱼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照得不知所措而慌乱游于水面,捕鱼人手疾眼快,挥刀斩鱼。这就是景颇人独特的捕鱼方法。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居住在高山峻岭的景颇族,交通很不方便。由于山高路远,人口分散,因而有事相告,往往用植物来表达思想。以物代言为信,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示想念。若想念远方的朋友,就托人捎条树根去。当他接到捎来的树根,就知道对方在想念自己。若捎去是芝麻就表示想念得更深切。二、表示恋爱。男方"情书"是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来“写”的,然后用线捆扎得严严实实,请人捎给女方。若包东西的叶子多,表示男方要说的话很多一片叶子代表十几句话;树根表示想念;大蒜表示请姑娘认真考虑考虑;火柴梗表示男方的坚定态度,不达目的不“收兵”;辣椒表示男方很爱她。看了男方捎来的"情书",女方也要回"信"表态。如果同意与男方相好,就把男方的"信"原本退回。如果不同意就在原"信"中加上"几句话":
民族风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