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高的评估和医疗护理主要内容:体温过高定义临床分型发热过程及表现常见热型护理措施正常体温: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标准:口温(~℃)肛温(~℃)腋温(~℃)生理变化: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体温过高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病因: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型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多见!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超高热41以上()发热过程及表现:一般分为三个时期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散热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方式: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2、高热持续期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3、退热期:特点:散热>产热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方式: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常见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伤寒等。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疾等。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医学体温过高的评估和护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