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教案纸(甲)No:1(方启安)单元、课(或章节)第四单元综合课课题茉莉芬芳第1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不同题材、风格、形式的《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情境美。2、初步了解民歌,了解民歌的传承,发展具有变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产生欣赏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研究的愿望,热爱民族音乐文化。3、识读乐谱《茉莉花》,并能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欣赏比较民歌《茉莉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法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反思与总结课前复习上节课歌曲《故乡的亲人》。教学内容连线: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混声合唱《茉莉花》——萨克斯《茉莉花》——图兰朵《茉莉花》——学生唱中国民歌《茉莉花》。一、导入:播放世界各国的民歌引出中国民歌《茉莉花》(不提示的情况下欣赏日本民歌、朝鲜民歌、俄罗斯民歌,让学生回答分别是哪一国民歌,最后引出中国民歌《茉莉花》)。数千年来我国民歌在中华大地代代相传,《茉莉花》是一颗明珠,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谈谈对民歌的理解。民歌介绍:(简述民歌的概念,民歌是人民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而集体创作的,在群众的口头传唱中不断得到加工,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绚丽多彩。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曲子从体裁看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一类二、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1、这是江苏民歌还是东北民歌《茉莉花》?2、谈谈你对音乐的感受。3、体验,表达聆听后的感受。对比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教案纸(甲)No:2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反思与总结分析:(结合背景材料、体现人文精神)1、歌曲表现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表现了一个文雅娴熟的少女被芬芳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喜爱与眷恋之情。2、这是1957年在全军汇演时经作曲家整理改编的江苏民歌,也是当代国内外最为著名的一首《茉莉花》他源于江南小调《鲜花调》。(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分节歌,歌曲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3、谈到茉莉花,人们会记得在扬州的曲艺界老前辈费力先生,1934年他发现了一盘唱片,里面有首叫《鲜花调》的老歌,居然就是现在的《茉莉花》。据他考证这首鲜花调其实在明朝就有了,换句话说,400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流传了。(当一首民歌历经几百年,必然会有许多的变化,就像语言一样千姿百态)。《茉莉花》作为江苏民歌的代表在现代社会推广,传播,专业作曲家的加工,提高功不可没。1942年冬仅14岁的新四军文艺兵何仿随剧团到江苏一带活动,有一位民间艺人给他唱了段民歌《鲜花调》何仿被吸引了,并记录下来。1957年,在前线歌舞团的专业作曲何仿,为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将素材重新整理,改变了旋律,还对歌词有了改动,。《鲜花调》从此有了音乐会的版本。曲调细腻优美,清丽流畅。紫调试,乐曲结构对称,一气呵成,缺一不可。三、东北民歌《茉莉花》1、这首民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3、用心聆听,谈对歌曲情绪的感受及与前一首风格的不同。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不同风格,了解民歌的变异性并研究其形成根源。分析:相比江苏《茉莉花》具有热情,豪爽、直率、坦城的风格特征。(高亢、豪放、充满阳刚之
第四单元茉莉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