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有些人便开始使用一些较为便宜的植物纤维造纸,可这种纸看起来十分粗糙,书写起来仍然很不方便。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宦官决心为人们寻找一种实用的造纸方法。蔡伦经常到河边,观察妇女们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到造纸的作坊,向造纸的工匠们请教,渐渐地了解和掌握了造纸的基本过程。为了造出既经济又实用的纸,蔡伦采用了树皮、麻皮、破布、废渔网等常见的材料,把它们捣碎,做成纸浆。蔡伦天天试验,月月试验,把自己弄得整天脏兮兮的,周围的人都把他当作怪人,不愿意接近他。可他从不理会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埋头研究他的造纸新方法。他采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去捞那些纸浆,捞出来的纸浆就会在席子上形成簿簿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蔡伦终于成功了。他造出了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的纸。
蔡伦造纸故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