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现代社会弘扬孝文化的意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现代社会弘扬孝文化的意义文学院魏文丽据考证,“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今社会,弘扬孝文化仍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究竟有何现实意义?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著名学者黎鸣说:“中国人最主要的生活习俗是孝敬父母。”就连西方的学者也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过充分的描述,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马克斯·韦伯说过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由此观之,中国的孝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甚至是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统治。在中国古代道德体系中,孝文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实践中,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见解,丰富和补充了孝文化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一下几点:一、善事父母,孝敬父母。孝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家庭伦理,孝首先倡导就是孝敬尊重父母。孝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家庭伦理,孝首先倡导的就是孝敬尊重父母。敬养父母即是“敬爱”、“奉养”父母。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也?’如果对父母的行为不恭敬,言语不和逊,面色不柔顺,即使早起晚睡,耕耘栽种,十分辛苦劳累来奉养父母,也不会成为孝子的。孔子还在回答子夏问孝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里是说,如果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孝”。孝顺不但要奉养,更要尊敬。这种援“敬”入“孝”的思想,拓宽了孝道的内涵,使一般的亲缘血亲关系规定上升为规范化的道德情操。二、珍爱生命,生儿育女。《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孝行的起码要求,是最初步的践行孝道。敬养父母以保全身体为前提,孟子对此点有如下论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这里的意思是若是毁伤身体,自身残疾,就不能尽到敬奉父母的责任;即使身体健全,但品行不端,名声有损,也是尽不敬养父母的职责的。因此,全身是事亲的前提,而全身又是为了更好的敬养父母,实现孝道。保全自己的身体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不要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自己于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也就是说保全身体、保全名望是为了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朱熹注:“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不孝乎?”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而《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摆在了孝行得首位。三、慈老爱幼,和谐万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庄子》也说,挟太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都强调的是要尊重关心长辈老者,也要关怀爱护小

现代社会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