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文化促进书写教育今年暑假,正值河南卫视热播的《汉字英雄》节目,本节目是一档汉字类竞赛的节目,其宗旨是推广汉字文化,带领大家一起“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在观看节目中,发现不少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和偏旁部首很不规范,主持人报读要写的字,很多选手更是尴尬无比,对要写的字只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字迹潦草、多笔少画的比比皆是。对于学生书写汉字的现状,作为一线教师,观看本节目后,却感慨万千。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敲打键盘,拖动鼠标,汉字则“千呼万唤使出来”。在日常交际领域中,短信、电邮取代了书信,博客取代了日记,键盘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在工作无纸化的年代,书写汉字的人约来越少,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学校教师也认为写字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大有被忽视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思想认识片面。有很多人认为,文字仅仅是语言的符号,写字不过是一种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已将人们带入无纸办公的时代,人们已经用键盘来代替书写了,没必要在写字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和功夫了。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即便是在低段教学时,也很少看到有指导书写的环节。好一点的挑几个字蜻蜓点水式地在黑板上指导一下,既没有使用田字格,也没有笔顺规则的要求。到了高年级,有的老师更是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了。特别是新《课标》从第二学段(3-4年级)开始,对于写字虽然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只字未提。因此,教学中,诸多教师便淡化了生字的书写方法、书写规则等,这样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书写随意性较大,写错字、“倒笔画”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导致学生在写字时不但潦草,而且错字、别字连篇,甚至构字结构不清楚,笔顺不掌握,书写随心所欲。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我们的汉字书写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糟糕的时代。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将是民族的悲哀。其次是只强调认识,而忽视书写。1、写字教学的认识度不够。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识字教学和句、段、篇的分析,而忽视写字教学。特别到了第二学段,不太看到课堂上有教师安排写字环节,似乎觉得写字浪费时间就布置课后去写。这样怎能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专心书写的习惯呢?。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往往还被语文教师挤占,即使不被挤占也是让学生独立按着写字本抄写一遍,教师没有起到指导书写的作用,批改也是为了应付,写字课似乎已名存实亡。,课文的作业量增多,每门主课的任课老师都要求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对于学生而言,只求及时完成作业而无暇顾及书写质量。而我们语文教师呢,布置作业偏多,且机械性的抄写作业也占了重头戏,在批改时,也只一心关注学生有没有完成作业,是否正确,根本顾不上写字质量。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就更少关注。三是考试的误导。在以往的考试中很少有关于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的要求。即便有,教师在评分时也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评分的视角在于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学生的字迹不管怎么潦草,只要不缺笔少画,能够顺下来,也就“从宽”处理了。这样的导向,致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就缺乏严格的要求了。如何有效地改变上述现状,还写字教学的一片蓝天,我觉得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对写字的兴趣,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的写字姿势,保证足够的训练量,改革评价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认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而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所以教师要时刻引领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随时随地督促、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实际练习中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执笔方法。为使学生养成姿势正确的写字习惯,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任课老师的联系,请他们上课时做到要求一致,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且和家长共同配合,请他们在孩子写字出现错误姿势时,及时地予以纠正。相信如此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学生逐步养成不摆好姿势不动笔写字的习惯。2、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1)教师把要写的字规范地写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让学生认读后,直到其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构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如独体字占田字格的部位,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的比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所处的位置,都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先从整体上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字上大下小,哪些字上下相等,哪些字上宽下窄,哪些字上窄下宽;左右
浅析字理识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