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hygAAA《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鲁迅骋才妙对奇联.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鲁迅骋才妙对奇联学习辅助网妙对奇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881—1936年)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毕生以文艺为战斗武器,著作等身,辑录逸书,校订典籍,不遗余力,在“作大学问”之余,他也非常喜爱对联,写下了许多闻名遐迩的佳联妙对,于楹联坛苑,多有贡献。鲁迅先生的博学,是历来受人们特别称颂的。这与他自幼好学、毕生刻苦攻读不倦是分不开的。他很早就受到对联的熏陶和教育,著名的“三味书屋”,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每天都可以看到书屋两边悬挂的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读书。“三味书屋”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书法家梁山舟的大手笔。书屋之所以取名“三味”,原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鲁迅先生所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述。少年鲁迅读书,不仅非常勤奋,而且善于把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据说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每天几乎都要对对联。有一天,老师寿镜吾先生出了这样一比上联:独角兽。同学中有对“两头蛇”的,也有对“三脚蟾”的,也有对“百足虫”的,还有对“九头鸟”的等等,寿镜吾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对鲁迅根据《尔雅》中的句子所对的:比目鱼。拍案叫绝,说:不是数目字,但含有‘单’的意思;‘比’虽也不是数目字,却含有‘双’的内蕴,“‘独’两相对合,天衣无缝,不愧少年奇才!”又有一次,寿镜吾又出半联:陷兽入井中。鲁迅又根据《尚书》中“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句意,足对为:放牛归林野。再次受到寿先生的称赞。由于幼年的耳濡目染和后来的不断历练,鲁迅先生非常热爱对联及其艺术,常用对联题赠友人、哀悼逝者、述怀明志、投刺敌人。1927年10月,鲁迅先生到了上海,结识了瞿秋白同志,成了一对同呼吸、共患难的战友。从1930年到1933年,他两人一起在上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促成了革命文学的空前繁荣。共同的战斗生活,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瞿秋白为鲁迅的杂文集写过序,而鲁迅后来又为瞿秋白编了《乱弹》和《海上述林》以示纪念。其间,鲁迅先生还亲笔书写清人何瓦琴的一副集句联,赠给瞿秋白同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何瓦琴是清代人,名溱,字方谷,他除了“文章政治,辉煌一时”外,还擅长集联。此联之雏形出自《三载和陆机“修身悼忧苦,感时同怀子”的诗意。“同怀”是兄弟之意,正好与上联的“知己”相对;加之以“斯世”对“人生”,贴切工整,蕴藉自然,读来分外感人。后来,瞿秋白进入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6月18日英勇牺牲。鲁迅得知噩耗后极其悲痛,挥笔写下了一副久传不衰的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死;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小说《红岩》第13章叙述丁长发和几个战友,为悼念龙光华烈士,写过一副相同内容的挽联。此联有印作:视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此联激昂慷慨,雄浑悲壮,气吞山河,是对瞿秋白赤胆忠心、英勇奋斗的一生的高度概括与赞扬。1931年,有个从事鲁迅研究的日本学者,不顾路途遥远,从日本专程来到上海拜访鲁迅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

hygAAA《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鲁迅骋才妙对奇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