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钢结构施工测量与监测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第二节钢结构施工监测返回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一、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即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布设的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平面布置为异形的建筑可根据建筑物形状布设多边形控制网。(一)定位放线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测定,定位放线可选择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本书主要介绍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要相对于起始方向先测设已知的角度,再由控制点测设规定的距离。下一页返回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如图9-1所示,设有通过控制点O的坐标轴O和Oy,待放样点C的坐标为(x,y),放样采用极坐标法,由位于Ox轴上距离点O为犮的点A来进行,也就是说,在A点测设出预先算得的角度α,再由点A测设距离到点C。为了对点C进行放样,需进行下列工作。(1)在Ox方向上量出由点O到点A的距离犮。(2)仪器对中。(3)在A点安置仪器测设角度α。(4)沿着所测设的方向,由A点量出距离b。(5)在地面上标定C点的位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以上各项工作均具有一定的误差。由于各项误差都是互不相关地发生,所以彼此均是独立的,按误差理论可得用极坐标法测设C点的误差:式中μ、μ1———丈量犮与b的误差系数;e———对中误差;Mα———测设角度误差;τ———标定误差。由上式可以看出,C点离开A点和犗点愈远,其误差愈大。尤其是b的增大影响更大。此外,我们还可看出,总误差不是取决于角度α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测设角度的精度。因此,为了减少误差犕,,先要在地面上设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作为放样控制点。此时,沿着犣轴测设纵坐标,再由纵坐标的端点对犣轴作垂线,在垂线上测设横坐标。为了进行校核,可以按上述顺序从另一轴线上作第二次放样。为了使放样工作精确、迅速,在整个建筑场地应布设方格网作为放样工作的控制。这样,建筑物的各点就可根据最近的方格网顶点来放样。(二)控制点竖向投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四层以下宜采用外控法,四层及以上宜采用内控法。上部楼层平面控制网,应以建筑物底层控制网为基础,通过仪器竖向垂直接力投测。竖向投测宜以每50~80犿设一转点,控制点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9-1的规定。,利用经纬仪,根据建筑物轴线控制桩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当施工场地比较宽阔时多使用外控法。(1)在建筑物底部投测中心轴线位置。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完工后,将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把建筑物主轴线精确地投测到建筑物的底部,并设立标志,如图9-2中所示的a1、a1′、b1和b1′,以供下一步施工及向上投测之用。(2)向上投测中心线。随着建筑物不断升高,要逐层将轴线向上传递,如图92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中心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严格整平仪器,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底部已标出的轴线a1、a1′、b1和b1′点,用盘左和盘右分别向上投测到每层楼板上,并取其中点作为该层中心轴线的投影点,如图9-2中所示的a2、a2′、b2和b2′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3)增设轴线引桩。当楼房逐渐增高,而轴线控制桩距建筑物又较近时,望远镜的仰角较大,操作不便,投测精度也会降低。为此,要将原中心轴线控制桩引测到更远的安全地方,或者附近大楼的屋面。具体做法如下: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经投测上去的较高层(如第十层)楼面轴线a10、a10′上,如图9-3所示,瞄准地面上原有的轴线控制桩A1和A1′点,用盘左、盘右分中投点法,将轴线延长到远处A2和A2′点,并用标志固定其位置,A2、A2′即为新投测的A1A1′轴控制桩。更高各层的中心轴线,可将经纬仪安置在新的引桩上,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投测。,无法在建筑物之外的轴线上安置仪器施测时,多使用内控法。依据仪器的不同,内控法又可分为吊线坠法、激光铅垂仪法、天顶垂准测量及天底垂准测量四种投测方法。(1)吊线坠法。吊线坠法是使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首层靠近建筑物轮廓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吊线坠法竖向测量一般用于高度为50~100m的高层建筑施工中。但在使用吊线坠法向上引测轴线中,要特别注意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悬吊时上端要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线;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在用吊线坠法施测时,如用铅直的塑料管套着线坠线,并采用专用观测设备,则精度更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钢结构施工测量
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黄珍珍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