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头汤”的教育隐喻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头汤”的教育隐喻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石头汤”的故事源于欧洲民间传说,流传版本之多,不可计数。择其之一,简而述之: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三个饥饿难耐的士兵路经此地,原想讨口饭吃并借宿一宿,结果村民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三个士兵灵机一动,向村民借来一口大锅和些许柴火,开始煮石头汤。许多村民前来围观,并纷纷带来胡萝卜、卷心菜、牛肉、马铃薯、牛奶、胡椒、盐等食材和佐料,最后大家一起煮成了一锅美味的“石头汤”。村民对三个士兵倍感谢意,热情地邀其留宿。就这样,借着这锅“石头汤”,士兵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饱食和住所;而村民也得到了烹饪“国王之汤”的方法。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和教育智慧。文章尝试剖析“石头汤”的教育隐喻及其启示,以期引起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核心内涵的一些思考。一“石头汤”的教学角色隐喻“石头汤”的故事主要包括士兵、村民、石头、水、食材佐料、火和木柴、大锅、石头汤等角色。这些角色分别映射了教育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引子、教学内容、学生特长、教学热情和信念、教学载体、创生的知识等角色。1士兵——教师故事中的三名士兵在教育中的原型是教师。其中,一人为主讲教师,其余二人为助教、导学。士兵(教师)通过巧妙的引领和指导使村民(学生)学会了分享和烹饪“国王之汤”的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2村民——学生故事中的村民实指现实课堂中的学生。一开始,学生(村民)感到迷茫、孤立,不愿与其他同学(村民)分享,彼此存在着敌意、猜忌和厚厚的“坚冰”,并排斥新来的教师(三个士兵)。随后,经过教师(士兵)引导,学生(村民)改变了态度,获得了所需的知识技能(烹饪“国王之汤”的方法)。3石头——教学引子故事中的石头隐喻现实课堂中的教学引子。士兵以石头为引子激发村民的好奇心,诱引他们拿出各自的食材佐料。同理,教师利用教学引子抛砖引玉,巧妙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灵感,使教学得以深入发展。4水——教学内容“石头汤”中的水原本无色无味,但对于熬制美味“石头汤”不可或缺。教学内容亦如此。教师的神圣职责就在于和学生一起想方设法将原本无甚趣味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熬制”成师生都爱喝的美味“石头汤”。5食材佐料——学生的特长故事中的食材佐料恰若学生所特有的奇能、特长和优势,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在与教师(士兵)第一次接触时,由于陌生和不信任,学生(村民)先将自己的长处(食材佐料)深藏不露,让教师(士兵)空手而归。随后,在教师(士兵)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村民)才逐渐打开心扉,亮出自己原先隐藏的东西。村民所藏的“食材佐料”相当于学生隐藏区的知识,只有自己知道而他人未知。教师的作用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公开和分享各自隐藏区的知识,变成公共区的知识,帮助学生汇聚、显性化和内化这些知识,创生出新知识。6火和木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信念火和木柴是故事中的两个隐含角色,也是煮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要素。故事中的火象征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没有这把“火”,“汤”不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木柴代表教师的教育信念。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教师不竭的能量来源,也是教师能够持续产生教学热情的根本原因。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教育需要点燃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教师的教学热情。7大锅——教学载体大锅作为承载“石头汤”的器皿,隐喻的是教学

“石头汤”的教育隐喻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