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儒家礼制经典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儒家礼制目录一、礼学的含义二、礼的产生三、礼的内涵四、孔子之礼五、先秦儒家礼学的精神实质六、儒家礼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一、礼学的含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涉及的礼的层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而大的则指一切典章制度,还有高于一切典章制度的伦常。礼没有确切的含义,礼学所指也往往不同。礼学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礼经学,而广义的礼学包括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二、礼的产生对于礼的产生最典型的儒家的“礼因人情”说。在先秦至汉代,人们所注意到的人情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基本生存相关的“大恶”与“大欲”,还有一个方面是人的道德倾向,礼学家们把这个方面也称为人情。情与礼之间的关系,按照礼学家们“托古改制”的说法,礼是先王依据人情而创立的。上古圣人创造文明的说法在先秦很普遍,按照这种观点,礼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生活的基本规范,也是由圣人或先王所创立,而圣人或者先王制礼的依据是人情。三、礼的内涵(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2)孔子之“礼”: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改造的礼,“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则与仪式”。(3)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它既然不是奴隶制度的专属品,更不可能成为封建制度的专属品。孔礼之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四、。我国古代有“五礼”(吉、凶、军、宾、嘉)、“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之说。这些礼仪涵盖了伦理、社交、外交活动等诸多方面,与当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儒家礼制经典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0.09 MB
  • 时间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