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主题讲座疾病介绍病例分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CONTANTS疾病介绍PART1基底节出血病因基底节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70%,主要包括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出血,以壳核出血最为多见。壳核和丘脑是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理生理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深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临床表现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多见。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起病急,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2、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等),头和眼偏向出血病灶,呈“凝视状”。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引起颅内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占位效应,引起脑疝,危及生命。治疗方案出血量小于30ml时,为小量出血,可考虑内科治疗。出血量大于30ml为大量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为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术后24—48小时为再出血的高峰,术后48小时为脑水肿高峰期。血压控制在略高于发病期水平或在180/105mmHg以下。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带来的脑组织损伤,修复脑神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病例分析PART2
医学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主题讲座经典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