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从教三十多年,我经历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思考、探索后,改变了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回顾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环节对我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一、亲切导入,为学习打下良好基点在教学乘法的估算时,我通过让学生猜我的年龄来导入新课,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又自然而然的接触了新课的知识。孩子们都很有兴趣,猜的也很积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估算,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任务,但知识传播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有效地发展。二、抛砖引玉,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在教学估算29×42大约是多少时,我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我根据结果引导三种估算的类型,让学生给三种估算起名字,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这期间既掌握了三种估算方法,又享受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三、巧用认知误区,突破难点讲完三种类型的估算后,我又追问,你们认为那种估算好?生回答接近估最好。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而是利用学生的这个认知误区,精心的设计了练习。我班三位同学做了一道乘法算题,我忙着来为你们上课没来及看,现在请你们当一次老师,不计算,估一估,看谁算的可能对。(出示:26×63=1118,26×63=2108,26×63=1638)……学生都积极的用学过的估算方法去判断,很快就推翻开始认为的“接近估”最好的想法。哦!原来“偏小估”能判断26×63=1118肯定不对;“偏大估”能判断26×63=2108肯定也不对。这时再也不用老师去总结,学生已经明白三种估算各有好处。这样就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花。四、设身处地,数学也有人情味在学生明白三种估算都有用之后,我又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一共18排,198名同学来听课,够坐吗?,四(1)班有68人,每人22元门票,刘老师带2400元够吗?,38元,28元,三种价格的篮球,让你带1000元去买24个篮球,可能买那种?)练习题有多大价值?如果只是一味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只会厌倦、疲劳,学习热情逐渐低靡。刘老师设计的练习是有目的练习,他的习题既不呆板,也不抽象。学生通过练习既巩固了三种估算方法。又明白了数学问题不就是生活实际问题吗?数学原来这样近、这样亲。这时的练习已经超越了题目本身,因为它已承载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这样的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在关注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有情感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凸显数学的亲和力,数学也有人情味!在教学中我经常也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但多数都是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神奇教师”孙维刚说:“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那繁花似锦的知识在孩子的八方联系中浑然一体,乃至‘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使孩子们的思维总是处在浮想联翩、思如潮涌的状态之中。”多么美好的境界!毋庸置疑,数学教育是关于思维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吗?怎样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
申报高级职称之教育叙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