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说课稿龙胆小学李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三、说教学过程1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知识状况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的开始我先以激趣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跑步吗?如果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比赛,让你们背上一样东西跑,一桶油和一袋盐,任选一样,你选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要想准确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就必须学习一些质量单位。(引出课题)课前让学生已调查了常见德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学生会说克、千克、斤、公斤、两等,以此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同时介绍克和千克的字母表示形式。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激趣谈话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二)注重应用,探究新知。1、组建克的概念。①感受1克质量。1克有多重呢?(课件展示:1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然后通过通过称量说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就是1克。在学生知道了一个2分硬币重1克后让每个学生把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轻轻的抛一抛,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再让学生把感受上升为语言描述出来,这时很多同学会说:1克感觉很轻;
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