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是指人们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技术操作过程。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一种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开发和应用平台,以OS,DBMS某种程序语言和实用程序等为软件环境,以某一应用领域的数据管理需求为应用背景,采用数据库设计技术建立的一个可实际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和维护数据的,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数据模型:为一组面向计算机的概念集合,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型:是一种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用于表示数据及数据之间联系的二维表格。关系模式:将每个关系表的表头所描述的数据结构称为一个关系模式。关系的当前值:指某个特定时刻关系的内容,也称为关系的状态。元组:表中每一行数据称为一个元祖,元祖是构成关系的数据,元祖也称为记录。属性:表格中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属性有时也称为字段。属性的值域:某属性的取值范围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集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关系中的元祖而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称该属性集为该关系的候选键。主键:当某关系模式只有一个候选键时,该候选键就是主键;当某个关系模式有多个候选键时,被用户选用的那个候选键称为主键。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某属性子集不是R的主键,而是另一关系模式R1的主键,则该属性集是关系模式R的外键。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非主属性:不属于任何候选键中的属性。外模式:是对不同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描述,或者说是不同用户的数据视图;外模式也是应用程序员编写面向不同用户的应用程序时看到的局部数据库,反应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包括描述某一用户组织数据管理需求的多个关系模式,以及反应这些关系模式对应的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其他数据控制方面的要求。内模式:是对逻辑模式中各个关系模式的存储结构的描述,定义了数据的内部存储方式,索引方式,数据聚簇方式和文件的组织方式等。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区别:1、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全组织和全系统的,因此可以被多个用户和多个应用共享,而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是面向某一专门程序和个别用户的,大多没有提供多个用户共享的机制。2、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而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3、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非冗余性一致性和相关性,而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是分构的,独立的,可重复的。信息的基本特征:可度量性、可识别性、可表达性、可存储性、可压缩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处理性、特定范围有效性、可共享性。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据具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具有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条件3、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考核等手段获得。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数据是关于现实世界中事物、事件,以及其他对象或概念的描述和表达;是对通过物理观察得到的事实和概念的符号表示。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及其语义的解释,数据只有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才能成为信息,因此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是现象,而信息
数据库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