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年)(征求意见稿)二○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简况 二、社会经济简况 三、我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防治目标 第三章水土保持分区与重点防治区划分 一、水土保持分区 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三、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 第四章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布局 一、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区 二、中部岗丘水源涵养保土区 三、北部平原农田防护保土区 第五章重点预防保护区规划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 二、重点预防保护区工程项目 第六章重点治理区规划 一、重点治理区范围 二、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 第七章水土保持扶贫攻坚 第八章水土保持监测 一、监测任务和内容 二、监测站网 三、近期重点项目 第九章综合监管 一、监督管理 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三、信息化建设 四、管理能力建设 第十章近期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一、近期工程安排 二、投资匡算 三、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依法行政 三、加大投入力度 四、创新体制机制 五、强化科技支撑 六、加强宣传教育 附表附表分行政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表分四级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规模表附图附图信阳市水系分布图附图信阳市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附图信阳市水土保持区划图附图信阳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附图信阳市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前言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暴雨频发的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密集分布的人口以及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信阳是集老区、贫困区、水土流失区于一体的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群众生活相对贫困。目前我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积²,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我市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实施水土保持防治工程项目,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年全市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²。一大批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扶贫工程,为抗御水旱灾害、保护水土资源、持续推动“生态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山丘区、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全市贫困人口相当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下阶段水土流失治理和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严峻;城镇化建设、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仍需加强;水污染影响加剧、水生态退化严重等新老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的水土流失防治也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单位面积治理资金不足等原因,治理的速度和范围仍然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四个全面”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加快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老区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号)精神,我市成立了《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年月正式启动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相关部门编制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年)》和《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年)》,参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有关要求,共同编制完成了《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年)。本规划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根本目标,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为主要目的,通过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项目实施与效益的监督、监测,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规划分析了我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划定了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市级水土流失易发区,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拟定我市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为全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