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策略.doc:..浅谈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策略曹隽(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城市是人口和财富集中的地域,城市遭受灾害损失更大,所以城市防灾规划十分重要。城市防灾公园规划是城市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文分析了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现状,并对其规划原则与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关键词:防灾公园;水景;道路一、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现状(-)对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视度不足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更多地是注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不够重视,致使城市防灾公园建设被动地去适应城市规划所产牛的空间布局,不能形成有效的防灾公园网络系统。(二) 布局不均衡,没有形成层级合理防灾公园体系在我国新区开发中己经开始注意规划配置防灾公园或其他避难场所的问题,但在老城区,防灾公园大多数都是在原有普通公园的基础上改建的。然而公园绿地不平均是我国城市的现状,现行的《公园计划规范》虽然规定了公园的种类和规模,但至今没有一个全国通行的法律规定各种城市公园的配置标准。这样原有绿地在布局上的不合理影响了防灾公园的服务半径。另外,公园之间也缺乏规划的避难通道进行连接,难以形成完整的防灾公园体系。(三) 防灾公园规划设计不够人性化如在防灾公园中较少考虑植物的防火作用,没有布置防灾树林带;为了方便管理,部分入口采用“工”字型入口,;避难场所标志牌虽然位置醒目,但是具体避难路线没有方向性指引等。(四)防灾类型单一,综合利用率不高一个城市常会受到多种灾害的侵袭和威胁,而各种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应考虑各种灾害的特点。如今,我国防灾公园主要是针对地震灾害及地震吋引发的火灾来规划设计的,未必适于防范水灾、空袭等其他类型的灾害。二、防灾公园规划原则(-)均衡布局原则即就近避难原则,为了使市民在发生灾害吋能够迅速到达防灾公园,防灾公园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区。过去规划中是以居民的活动半径(250m或lkm)布置公园,但从阪神人地震震灾调查中得知,只要公园在可通行范围之内,距离与避难行为几乎没有相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园设置标准必须还要考虑与人口密度相对应的合理分布。(二) 通达性原则为使灾害发生时避难人员可以顺利抵达并进入防灾公园进行避难活动,防灾公园的布局要灵活,要利于疏散,居民到达或进入防灾公园的路线要通畅。(三) 可操作性原则防灾公园的布局要与户外开敞空间相结合、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利用作为防灾公园的场地以及连接上述场地的道路现状,划定防灾公园用地和与之配套的应急疏散通道。(四) “平灾结合”原则将有一定规模的已定防灾公园建成具备两种功能的综合体: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配备救灾所需设施和设备,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五) 步行原则居民到防灾公园避难一般步行而至。因为严重灾害发生后,防灾公园用地比较紧张,内部一般不设停车场,较多的私人汽车进入其中将绐公园管理带来困难。而且,地震灾害发生后,城市道路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且道路上人多、车多,避难路线其至城市道路一般都很拥堵,乘坐私人汽车避难有可能消耗更多的时间,冒更大的风险。三、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策略(-)做好调查分析
浅谈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