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节落实 促有效提高琼海市第一小学数学教研组2012—2013学年度校本研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市教研室和学校计划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校本研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数学教研组每一次活动细节,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2、深入课堂教学细节研究,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各梯队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研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1、教师认真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深入细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准确把握课标(修订稿)精神,准确解读教材,以生为本,逐步摸索出适应学情的个人教学新模式,形成个人教学特色。2、发挥名师骨干带头作用,强化名师辐射效应。省级学科带头人及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科组名师团队,每人帮带一至两名校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每人帮带一位新教师。名师团队教师每月至少要听校级骨干教师一节课,校级骨干教师每月至少要听新教师两节课。“徒弟”要经常亲临“师傅”的课堂学习取经(争取每周听课一节)。3、下半年,学校将对年级组的“培养对象”和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考核,还将举办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二)加强教研常规管理,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1、教研活动继续以“大组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科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由“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教师上好示范课,为全体教师提供学台。各年级组要加强“培养对象”和新教师的培养(每年级要确定两名“培养对象”),每位“培养对象”和新教师每学期在年级组内上公开课不少于两节。2、无论是科组还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都应体现“课例研究+专题培训”一体化。科组每月的示范课,力求做到侧重不同年级,研究不同课型。老师们认真写好听课笔记,即时做好散评、总评。科组每月一次的“教学沙龙”的中心发言人为示范课学段老师,每位老师还要积极登录学校博客主页参与当晚的“在线研讨”。3、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集思广益,拓宽视野,丰实资源。老师们要按照学校信息办公室的《网络教研管理方案》,认真按时完成博客教研任务,既要高产量也要高质量。4、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每次备课应该实实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认认真真细读教材,理清各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8次,要有活动记录、中心发言人初稿及终稿。各位老师的二次备课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修订稿)精神,分析学情,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教后反思要实用,有深度。5、各年级组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定小课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切实解决问题。各年级组于9月提交小课题研究方案,组员于每学期期末围绕小课题撰写研究论文,组长在上学期期末要提交阶段性小结,下学期期末要提交小课题结题报告。(提供各年级小课题研究内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之分层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减负增效”1、认真学习市教研室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质量检测与评价等相关要求,使教学常规更科学、规范。(1)、备课:各年级组长认真做好各单元的备课安排,组织全组教师钻研教材,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一有”(即:定时间、定主讲人、定内容,有记录),集体备课时,各老师要自先准备好发言材料,由年级组长作教材分析,主备老师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后,其他老师要加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教学设想、见解,最后由主备老师整理定稿作为集体备课的教案,然后由各老师根据自己本班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个案,体现二次备课。要求下个周要上的教学内容,以上这些集体备课环节本周要完成。主备老师的初稿、定稿以及各老师的发言稿都要及时作好整理收集,作为各组集体备课的材料。学校领导、数学组将通过听随堂课、推门课,检查落实集体备课情况,真正落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上课时,要明确目标、讲透每节课的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体现
抓细节落实++促有效提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