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一)HZ—Ⅰ。、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求出实际承载量。?的关系曲线。,由于油的粘性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带入轴和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即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与外载荷平衡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相对轴瓦的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之间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因此这种轴承摩擦小,寿命长,具有一定吸震能力。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形状如图8-1所示。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它的大小与润滑油的粘度?(Pa?s)、轴的转速n(r/min)和轴承压力p(MPa)有关,令(1)式中:?—轴承特性数观察滑动轴承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摩擦系数f随轴承特性数?的变化如图8-2所示。图中相应于f值最低点的轴承特性数?c称为临界特性数,且?c以右为液体摩擦润滑区,?c以左为非液体摩擦润滑区,轴与轴瓦之间为边界润滑并有局部金属接触。因此f值随?减小而急剧增加。不同的轴颈和轴瓦材料,加工情况、轴承相对间隙等,f—?曲线不同,?c也随之不同。???np(b)启动时FF(a)静止时(n=0)hminFφe(c)形成动压油膜图8-1液体动压润滑油膜形成过程及油膜压力分布0?c?f非液体摩擦润滑区液体摩擦润滑区图8-2f—?—I型试验台结构和工作原理HZ—I型结构如图8-3所示:。轴瓦2压在轴上。在轴瓦中间截面处,沿半圆周均布有7个小孔,分别与压力表相联,轴瓦小孔分布如图8—4所示。,通过由构件7、8、9、10、11组成的杠杆系统,及由构件5、6、14、15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将载荷加在轴承上。则轴承载荷为F=iG+GoN(2)式中:G—砝码力(N);i—加载系统杠杆比;Go—杠杆系统及轴瓦自重作用的初始载荷(N)。,通过V带传动,驱动轴逆时针转动。直流电动机用硅整流电源实现无级调速。-4油孔分布图图8-3HZ—I型试验台1—1—压力表2—轴瓦3—平衡锤4—轴12—砝码5、6、7、8、9、10、11、13、14、15—杆件16—百分表轴转动时,将润滑油均匀地带到轴与轴瓦之间的楔形间隙中,形成动压油膜。?F?d/2使构件15翻转。由固定在构件15上的百分表16测出弹簧片在百分表处的变形量。作用在杆13上的支点反力Q与弹簧片的变形量成正比。可根据变形测出的反力Q,进而可推算出摩擦系数f。-5为摩擦状态指示电路。将轴与轴瓦串联在指示灯电路中,当轴与轴瓦之间被润滑油完全分开,即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时,指示灯灭,当轴与轴瓦之间为非液体摩擦状态时,指示灯亮或闪动。=70mm轴瓦宽度B=75mm轴瓦材料为青铜,?m轴径材料为45钢,配合表面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