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应以积极的目光期待和赏识学生。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逐渐推广和重视,以往较为常见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鲜见,但是,另一种校园隐性惩罚行为,教育冷暴力行为正呈上升态势。教育冷暴力,也称学校冷暴力,是一种隐形惩罚行为,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用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污秽性的语言或使用其他非暴力手段,有意对学生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以达到其教育目的,造成学生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当前在中小学校园普遍存在的教育冷暴力行为不仅没有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是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压制,基础教育在整个国家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这种行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消极影响(1)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为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对我们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提高我,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强调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是塑造品质和培养能力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冷暴力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着阻碍作用。如果任教育冷暴力在中小学校园存在发展下去,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质量都会大幅降低,教师的光辉形象会在整个社会大打折扣,学校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完成,长此以往,甚至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会深受其害。(2)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学校有形的皮鞭已经少见,但高高扬扬起的无形的皮鞭不在少数,有形的皮鞭伤害了学生的肉体,而无形的皮鞭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和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为人师的前提,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根本。诚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惩罚是必要的,可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但是这种惩罚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而绝不能是对学生讽刺挖苦的冷暴力行为。,对于纪律和道德规范的有所认知,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训,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这种行为的结果非但不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负疚与自责,反而会使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产生畏惧感,不敢与教师交流,甚至产生怨恨对抗情绪。这就使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不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展开,也达不到教师想达到的教育目的。(3)导致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引发学生心理疾病。教育冷暴力对学生是一种非理智的精神上的惩罚,其不仅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引发他们的心理疾病。俗语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正日趋成熟,其内心对各种事物都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和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其一生都非常重要。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百
对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反思 2019精选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