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拜旦《体育颂》赏析
《体育颂》是近代世界体育史的一篇经典著作,它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体现,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它以美丽的诗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人类的伟大理想。从古到今,从没有见过有人像顾拜旦那样对体育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和深刻理解。如果想真正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就必须首先学习顾拜旦的体育思想;如果想了解顾拜旦的体育思想,就必须读懂他的不朽诗篇《体育颂》。
《体育颂》发表的时代背景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工业才在法国兴起。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体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体育颂》发表的1912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欧洲比较混乱,工业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日益激化,英、法、德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在全世界进行扩张和掠夺,企图瓜分世界,为此扩军备战,最终爆发了世界大战。此外,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体育虽然处于初创时期,但已显露出许多弊端。顾拜旦对此深感不安,多次提出警示。早在1908年7月24日伦敦第4届奥运会期间在英国政府的一次宴会上,他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可以认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文明——我们通常称作机械文明,使一切事物美好起来,但有些威胁奥林匹克理想的弊端却令人不安。诚然毋庸隐讳,FairPlay(意指公正竞赛)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种种毒害无顾忌地滋长,造成竞赛的狂热,赌博和冒险的狂热,因此,如果我们着手进行一次改革运动来反对这种危险,我深信会得到各国舆论的支持……”
顾拜旦深刻理解,恢复奥运会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始,这并非是他的最终目的,他要实现的奥林匹克理想还有漫长的道路,但他担心的是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会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精神污染。他的目的在于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作用,以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这是顾拜旦发表这首诗作的目的。
《体育颂》发表的方式也是颇耐人寻味的。顾拜旦在1912年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文艺竞赛时,他没有用真名,而是用德文笔名霍罗德和艾歇巴赫。这似乎是个不解之谜,其实我认为作者可能有3点考虑:一是他一贯主张文艺和体育相结合,他身体力行,带头参加;二是他不愿用真名,以防裁判有偏向;三是借用这个机会宣传他的奥林匹克理想。最后,《体育颂》不仅获得金质奖,而且作为重要文献被载入史册并流传于世。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举行艺术比赛,在参赛的以体育运动和奥运会为题材的建筑、色彩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作品中,顾拜旦的《体育颂》获金质奖章。图为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会徽。
解读《体育颂》
《体育颂》的法文原文“Odeausport”,英译文是“OdetoSport”。它是一种散文诗风格,不求压韵,但文字优美含蓄。全文共9段。第1段是全诗的灵魂,它用比喻法歌颂了体育的至高无上和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顾拜旦的体育观。从第2段到第9段,他分别用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教育、进步与和平来歌颂体育的本质和功能。迄今也未有第二人对体育如此深刻理解并给予这样崇高的评价。以下我将逐段加以解读。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源泉,你突然降临在终日忙碌的人群居住的林间空地,你像是容光焕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你像是
顾拜旦《体育颂》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