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金希普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因为我曾用竖琴唤醒人们善良的心,在我这严酷的时代,我讴歌过自由,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同情。“俄国文学之父”“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普希金(1799-1837):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一生充满忧患。普希金一生创作有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写作背景:诗人被沙皇幽禁在南高加索的奥德萨达两年之久,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要被再次流放,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当地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本诗的基本内容:1、2节——诗人向大海告别;3—13节——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14、15节——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朗诵1、2诗节)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用第二人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怎样的情感?2、如何体会“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忧郁的怨诉、临别时的呼唤”这几句诗?参考3、四、五两节歌颂了大海哪一方面特点?三至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歌颂了大海的自由奔放、毫无约束、充满活力、反复无常、随性而为的豪迈。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朗诵3至7诗节)思考:4、拿破仑和拜伦与大海的精神有何相通之处?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为什么把他们视为“思想上的君王”?参考(朗诵8至13诗节)思考:5、“世界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这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参考7、“永不会忘记”、“长久地倾听”、“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无比的敬意,诗人将永远缅怀大海。(朗诵14、15诗节)思考:诗歌整体鉴赏诗的风格——关键词:象征直接倾诉奔放壮美深沉的苦闷哀歌式的忧郁美
致大海 普希金-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