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中学时代是背过《师说》这篇课文的。怎么说呢,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不求甚解。现在回过头来想,大概是因为当时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吧。如今,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已经有了为人师表的意识,再回过头来读《师说》,想法颇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唐代,韩愈就以如此精炼的语言指出了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教学任务,很好的为教师这个职业下了一个定义。也使我不由得对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一)当代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当时韩愈认为,只要是知道的比你多,仁义道德方面超越你的,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今天这个时代,这句上从广义上来讲仍然是没有错的。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他们都可以是你生活的“老师”。但是,就狭义上而已,如果专指我们这些学校里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师的话,当然不是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来当教师。你必须还要具备一些知识和仁德以外的东西,比如教学智慧,教学情感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由公式可看出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当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我认为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德”仍旧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有句话我一直和赞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崇高的师德是评价一个当代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只有师德崇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例如,在教学中既要对优秀生给予必要的关注,又要尊重学困生,给他们以特别的“爱”,正视学生智力发育不良的现实,理智对待学生的过错,不歧视、挖苦学生的缺陷,尊重学生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所有的学生,广布慈爱的辉光,普施平等的理念。若此,你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当然,伴随着学识的不断丰富,视野的不断开阔,能力的不断提升,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必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心。所以,师德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爱生,是师德之灵魂。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当作毕生的事业的教师,才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次,我们也要有“硬实力”,要具备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也应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并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逐步发展、日趋完善。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观念新,教师如果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终身学习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要求。虽然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不需要去搞科研,但掌握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比较透彻的理解教材,更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使自己的“路子”更宽广,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有所进步有所超越。与“硬实力”相对的,是我们的“软实力”,我想这就是指我们的
教育学论文+师说新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