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陕西省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我省年粮改饲工作,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粮改饲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中央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保供给、增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牧结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加强牧草加工利用,加快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生态循环的粮改饲示范县。二、工作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产销对接。综合考虑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以畜定需、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粮改饲种植面积,确保生产的饲草料销得出、用得掉、效益好。(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本地资源条件,尊重种养双方意愿,集成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贮加工、饲喂使用等技术,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饲草料品种。(三)坚持种养结合,规模适度。把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订单生产等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优先支持方向,协调推进适度规模种养,同步提升饲草料品质和种养效益。三、目标任务(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鼓励青贮收贮主体采取协议订单或土地流转形式,相对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甜高粱、高丹草等作物,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年项目县区(市)粮改饲种植结构年调整耕地面积万亩,完成全株玉米青贮万吨。(二)饲草作物生产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项目县区(市)饲料作物优质高产技术与草食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逐步推广普及;饲料作物生产与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粮增产、节粮增效、节地增收效果明显增强,饲草料亩均种植收入比籽粒玉米种植提高以上。(三)草牧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项目县区(市)奶牛、奶山羊平均单产提高、肉牛肉羊出栏率提高以上,牛羊养殖饲料成本降低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种养水平显著提高。(四)探索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一套良种良法配套,种养结合,生产利用循环的现代饲草生产模式,推动全省粮改饲加快发展。四、实施区域及建设内容(一)实施区域按照“以关中奶畜大县为主,兼顾陕北肉羊大县”的原则,结合各市草食家畜发展和玉米种植现状,今年粮改饲工作继续在临潼、陇县、岐山、泾阳、乾县、合阳个县区及省农垦集团实施的基础上,新增阎良、眉县、千阳、三原、武功、蒲城、子长、神木个县区和铜川市。(二)建设内容、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支持项目县区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饲草种植,其中临潼、泾阳各调整耕地面积万亩,陇县万亩,铜川、合阳各万亩,岐山万亩,千阳、乾县、武功、三原县和省农垦集团各万亩,阎良、眉县、蒲城、子长和神木县各万亩,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全株玉米青贮比例。支持养殖场开展全株玉米青贮,以奶牛养殖场为主,兼顾奶山羊、肉羊和肉牛养殖场。年项目县区(市)共青贮全株玉米万吨,其中临潼、泾阳各万吨,陇县万吨,铜川市万吨,合阳万吨,岐山县万吨,千阳、乾县、武功、三原县和省农垦集团各万吨,阎良、眉县、蒲城、子长和神木县各万吨。、提高草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鼓励项目县区(市)组建青贮收割队伍,购置大型青贮收割机开展青贮工作,提高青贮效率,缩短青贮时间,降低因天气给青贮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持项目县区(市)开展标准化青贮窖建设,提高青贮质量和使用率,减少损失。五、投资规模及补助环节(一)投资规模中央财政安排粮改饲工作补助资金万元,其中临潼、泾阳两个县区各万元,陇县万元,铜川市万元,合阳县万元,岐山县万元,千阳、乾县、武功、三原县、省农垦(沙苑农场万元)各万元,阎良、蒲城、子长、神木县各万元,眉县万元。(二)补助环节及标准、饲草产品收贮补助。以具有较大规模青贮饲草料收贮能力的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企业、合作社)为主,兼顾具有稳定青贮饲草料供销订单的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每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补助资金不超过元。、优质饲草种子补助。对集中种植专用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种子给予补贴,每亩种子补贴资金不超过元。专用青贮玉米及优质饲草种子补助资金控制在财政总投资以内。年新增县区(市)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优质饲草种子补助。、青贮窖建设补助。对新建标准化青贮窖每立方米补助不超过元。青贮窖建设补助资金控制在财政总投资以内。(三)补助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项目县区(市)畜牧主管部门先确定补助对象和建设内容,待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按标准一次性补助。六、实施程序(一)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市级农业、财政部门要认真指导县区开展粮改饲工作,督促各县区对区域内饲草种植大户(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进行摸底,确定实施主体条件,组织各主体申报建设任务。县级农业、财政部门结合项目总任务和申报主体条件,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分解项目建设任务,公示无异议后签订任务协议,建立档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市农业、财政部门审核同
陕西省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