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论身体美学的建构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对身体的态度为标尺,迄今为止的身体美学可以划分为客体论身体美学和主体论身体美学。前者将身体当作审美的客体,在客体论视野中展开对身体的观照和阐释。主体论身体美学是对客体论身体美学的否定和超越。它认为身体乃审美的主体,精神不过是身体的活动和功能,因此,美学应该将错误地授予精神的主体称号归还给身体,恢复和呈现身体作为主体的意义、地位和尊严、崇髙与美,找到美学的来处和归属。随着现代身心理论的发展,下面的事实日益明晰地显现出来:身体中很有可能并不居住着一种叫做灵魂的缩微小人,或者说,假定灵魂存在对于阐释精神现象和生存机制并无意义?。假如不存在独立的灵魂实体,那么,人就只能是身体,身体则必然是生存活动(包括审美)的主体,精神则不过是身体的活动和功能。然而,在上述假设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时,我们却发现:已有的主流美学大都将身体设定为客体,主体论身体美学仍被放逐在边缘地带,这显然与现代身心理论的发展现状不相称。为了克服这个欠缺,本文将梳理主体论身体美学的诞生踪迹,展示其基本框架和前景。一、从客体论身体美学到主体论身体美学在中西方美学史中,客体论精神美学均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秦以降的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认为心是“形之主”,把心当作宰制身体的“君”和审美活动的承担者。(2)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是统治者”和‘‘灵魂是有生命物体之因与原”等命题之后,西方的唯心论者便将精神-身体的关系定义为主体_客体关系%既然身体仅仅是受灵魂宰制的客体,那么,它就只能在审美客体的行列中占据一个位置。与主体论精神美学相对应的必然是客体论身体美学。客体论身体美学诞生于先秦和古希腊时期,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延续到近代和当代。影像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身体凸现出来,但这并未改变身体在美学中的客体地位。美学视野中的身体仍是被观看、品味、鉴赏之物而非主动的观看、品味、鉴赏者。总之,占主流地位的当代身体美学是客体论身体美学。客体论身体美学的主旨是把主体领受为非身体性的存在。这种美学观设定了精神/身体的二分法:精神居住在身体之中而又与身体有本质区别。然而,它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倘若精神与身体等实在者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存在,那么,它如何才能驾驭和观照与它不同质的身体和其他实在者呢?答案无非有两种:(1)有某个全能的存在预先设定了二者的对应关系;(2)精神和身体之间存在有效的联结区域。答案(1)成立的前提是证明全能者(上帝)的存在,我们暂且搁置不论。答案(2)则蕴含着一个逻辑悖论:假如存在能够将身体与精神(灵魂)联结起来的点,那么,这个点就必然同时具有身体与精神的某些特性;这等于说,身体与精神并非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既然如此,为何精神是主体而身体注定是客体呢?显然,假设(2)是自我驳斥的。因此,唯一可能的答案是:精神与身体是完全不同的存在,需要上帝这样的全能者设定二者之间的和谐对应关系。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个全能者是精神,还是物质,抑或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如果它单单是精神或物质,那么,它如何能够保证精神存在与非精神存在的前定和谐呢?假如它是精神存在与非精神存在的统一,对假设(2)的驳斥就同样适用于它。由此可见,只要假定审美的主体是纯
主体论身体美学的建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