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交流研讨
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如何递变?
Na Mg Al Si P S Cl Ar
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递减
2、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即
(1)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递变?
(2)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递变?
验证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
实验探究
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
1、比较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_________,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_______。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来说,碱性越_____,元素失电子能力越_______。
【阅读】教材P21页“方法导引”。
容易
强
强
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钠投入冷水中
镁投入冷水中,后加热至沸腾
结论
与冷水反应剧烈;放出气泡
与冷水反应缓慢; 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气泡,溶液变红
2Na+2H2O==2NaOH+H2↑
沸水
Mg+2H2O===Mg(OH)2+H2↑
失电子的能力 Na>Mg
【实验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视频\
【实验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视频\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带与2mL1mol/L盐酸反应
等面积的铝与2mL1mol/L盐酸反应
结论
剧烈反应,放出气泡。
比镁反应慢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失电子的能力 Mg>Al
剧烈反应,放出气泡。
【讨论】比较钠、镁和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NaOH
碱性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
Mg(OH)2
Al(OH)3
强碱
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讨论】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呢?
【阅读】教材P22页“方法导引”。
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
1、比较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反应越_______,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________,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_____。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一般说来,酸性越____,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_____。
容易
稳定
强
强
强
【阅读】教材P21、22页“阅读探究”。
元素
硅
磷
硫
氯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气态氢化物
化学式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酸性
结论
高温
点燃或光照爆炸
磷蒸气
加热
很不稳定
SiH4
不稳定
PH3
较稳定
H2S
稳定
HCl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Si、P、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性质变化规律:
⑴原子半径:
⑵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
⑶金属性、非金属性;
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___________,酸性__________;
⑸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
⑹化合价变化
①最高正价_________________ ( ___和____除外)。
②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
【小结】
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小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升高,+1→+7
氧氟
逐渐升高:-4→-1
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