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采区概况本采区的基本情况如表1-1所示。要求根据以下条件对该采区进行设计。煤层数1层煤层号8#-1采区概况采区煤炭储量和服务年限计算经测算可得采区的基础数据如下:层倾角=°﹤8°属于近水平煤层采区走向长度1536m⑶采区倾斜长度=1407m采区工业储量ZG=采区走向长度×采区倾斜长度×煤层厚度×煤的容重=1536×1407×26×==《规程》规定,为了隔离采取,防止发生火灾、水灾和瓦斯涌出的影响,在采区边界留设的采区隔离煤柱10米;水平边界留30米;井田边界留设40米。本设计留设采区上下左右边界隔离煤柱均为10米;采用无煤柱开采方式,工作面之间不留设煤柱;停采线距大巷水平距离为20米。①边界煤柱损失=采区左右边界煤柱+采区上下边界煤柱=[10×1407×2+10×(1536-20)×2]×26×=2051946吨=②停采界限内的保护煤柱损失=停采线长度×条带长度×条带数×煤层厚度×煤的重率=20×(2×230+3×220+238)×26×=953316吨=③P(总的煤柱损失)=边界煤柱损失+停采界限内的保护煤柱损失=+=。其计算式为:Zk=ZG-P=-=%=100%≈%采区服务年限==≈,煤层数一层,煤层厚度为26m;煤层顶板是砂岩,-3;采区内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1,属于低瓦斯矿井;°,属于近水平煤层;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自然发火期为4个月;无煤尘爆炸危险。采区走向长度为1536m,倾斜长度为1407m;,,;采区年生产能力设计为120万吨,。采区巷道布置说明本设计的采区内,煤层数为一层,煤厚为26m。所以采用分层开采,分层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上分层铺设人工假顶。本采区采用盘区石门集中平巷联合准备方式。盘区内单翼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进行开采,工作面长度为220、230m。在盘区自运输大巷开掘盘区石门,在距煤层底板10m左右布置轨道下山,在区段边界处,煤层底板8m左右的岩层中布置区段运输集中平巷和轨道集中平巷,在区段集中平巷内每隔350m分别开掘穿透煤层的进风行人斜巷、回风运料斜巷和区段溜煤眼。在区段平巷内开掘第一分层运输平巷和回风、运料平巷,至区段平巷后,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掘开切眼,即可进行回采。采区内工作系统介绍采区内的工作系统主要包括:(1)运煤系统:工作面—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溜煤眼-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煤仓-盘区石门-运输大巷(2)通风系统:回采通风系统:新鲜风流—采区运输大巷—盘区石门—进风斜巷—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进风行人斜巷-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第一分层工作面—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盘区回风大巷—浊风排出;掘进通风系统:新鲜风流—采区运输大巷—盘区石门—进风斜巷—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进风行人斜巷-第一分层下一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第一分层下一掘进回风斜巷—轨道下山—盘区回风大巷-浊风排出。(3)材料及设备运输系统:回采面:盘区运输大巷—车场绕道-轨道下山-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工作面掘进面:盘区运输大巷—车场绕道-轨道下山-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第一分层下一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4)排矸系统:掘进巷道时所出的煤和矸石—分层工作面回风平巷-区段岩石轨道-回风运料斜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轨道下山-车场绕道-盘区运输大巷(5)排水系统:在盘区石门、轨道下山等各条巷道中布置水槽,使水依靠自重在水槽中流动,最终流入水仓。(6)供电系统高压电缆由井底中央变电所,经大巷、盘区运输石门、至采区变电所。经降压后的低压电,由低压电缆分别引向回采和掘进工作面附近的配电点以及输送机、绞车房等用电地点。巷道断面选取盘区运输大巷、盘区回风大巷、盘区石门、轨道下山采用拱形断面,锚喷支护;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采用梯形断面,工字梁支护。随着锚喷支护的推广,采用拱形断面拱部成形好,施工方便,利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616 KB
  • 时间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