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部分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教育观《纲要》指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身心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为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融合理念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幼儿园不仅要依靠健康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和心理生活环境,如:园内幼儿洗手池旁的洗手图示、进餐时播放的轻音乐,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和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等。其次,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领域教育的融合。参与幼儿教育的每一位人员(园长、保教人员、后勤人员、家长、社会保障服务人员)都应切实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幼儿的健康需要以上所有人员共同为孩子搭起安全、温暖、轻松、能得到支持的身心发展环境。社会及园方的管理人员应首先为保教人员创设尊重、理解、接纳、关爱以及支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保教人员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提升爱心,增强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幼儿健康意味着幼儿持续的正常发展。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幼儿的身心保健既是个人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后者的责任更加重大。健康具有自我促进的功能,一个健康的儿童应该是一个关心并积极参与到有利于自己健康的活动中去的儿童。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别幼儿园体育活动幼儿营养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常规与安全教育活动幼儿性教育活动如何衡量幼儿的健康?幼儿的生理健康是指幼儿各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正常,没有生理缺陷,能有效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身心和谐保护与锻炼并重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核心目标)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而展开的。《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表1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