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互動歷史陸委會、海協會與九二共識陸委會全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成立時間:1991/1/28背景:1987年台灣解嚴,兩岸民間互動頻繁,衍生各種法律、經貿糾紛等問題。功能:專責統籌處理大陸事務。海基會成立時間:1991/2/19成員:行政院陸委會協助民間各界籌組共同捐助而成立的財團法人。名稱: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功能:接受政府委託,協助政府處理相關大陸事務,辦理兩岸交流中涉及公權力而不便由政府出面處理的事務性、技術性事項。國台辦1998/9中共成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事處」。功能:專責統籌協調兩岸事務,推動兩岸交往發展。功能:組織、管理、協調、指導。海協會成立原因:為台灣海基會對口單位。目的:與海基會共同推展兩岸交流的事務性、功能性活動,務實的解決兩岸間的糾紛。主管單位:國台辦全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時間:1991/12/16性質:民間團體所謂的九二精神與九二共識一九九一年海基、海協兩會分別成立,就兩岸事務性議題展開接觸協商。海協會認為兩岸交往的具體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的客觀討論,提出在商談中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點我方當然不能接受。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八日至卅日,兩會在香港就「公證書使用」問題進行工作性商談;海基會代表建議在彼此可接受的範圍內,各自以口頭方案說明立場,又提出三種口頭表述方案。第八案的表述內容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據當年參加協商的海協會代表表示,此一口頭表述內容,由海基會代表逐字逐句唸出,海協會現場記錄下來。海協會回北京經研究後,認為我方提案認同一中,為推動兩岸談判,希望由事務性協商進入兩岸經濟、政治性議題協商,因此同意海基會的第八方案。十一月六日海協會的口頭表述要點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至此雙方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中國」應如何詮釋中國文化區域是大於政治區域的。歷史上中國文化區域甚至包含朝鮮與越南等地。政治區域應只包含中國本土,因中國擴張主義不似西方,是人口的流動,海上的貿易的興起,才向外擴張,對於移民政府亦極少過問。中國這個名詞基本上是文化概念,而非政治概念。
两岸互动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