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燕歌行 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问题导学案【课题】:《燕歌行》【课型】:问题探究解决课编写人:审核人:【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进入诗歌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相关链接】: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3、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高适的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多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高适有两次出塞的经历,他的边塞诗就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观察为基础。[预习思考].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朗读诗文,划分诗节:【互动课堂】?哪些人?哪些景?2、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3、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4、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试作简要分析。5、诗人是如何表现主旨的?【课后巩固】1,高岑比较岑参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名世。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岑参诗中有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辈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概。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奇情异彩。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

语文选修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燕歌行 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