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辅导区2013秋常规公开课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吸管。【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爱心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双溪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大小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大,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经理课桌应做多长吗?你准备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学生自由量后汇报,教师板书记录: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大约有3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54厘米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把哪个结果告诉经理,能使经理清楚地知道桌子有多长?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我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教师: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课件演示1cm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cm。图钉的长是1cm。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cm(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cm长)。手指的宽约是1cm(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cm是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cm的长度)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