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音乐基本理论也称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要解决的问题
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
一个部分,这本书将以这部分内容为重点,兼及其它。
记录音乐的方法有很多种,在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就有文字谱、工尺
谱等几大类别,用于不同的乐器时又有琴谱、琵琶谱之分。同文字类似,乐
谱就是人们规定的一套符号体系,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记谱法,其目的都是准
确地将音乐记录下来,以便根据这个记录来传播和再现(表演)。
目前五线谱是谱方法,我们当然将它作为主要的介绍对
象,本书在讲基本理论的部分亦用五线谱来表达;然后再简单地谈一下简谱
知识。在掌握了五线谱之后,学习简谱将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为了方便起见,在有关音阶、调式等内容的章节将用首调唱名法来说明。
考虑到绝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是用首调唱名法教学的,这种写法或许更容易
为读者接受。
限于篇幅,本书只介绍乐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无法兼顾基本技能
的训练。有兴趣的读者应该在懂得了这些知识之后通过学习唱歌或某种乐器
来进一步地掌握,以达到熟练地视唱或视奏的目的。
乐理知识
一音
声音的基本性质
在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表面看来,产生声音的办法有很
多,可能由摩擦产生(比如用钉子划玻璃)、由碰撞产生(比如用锤子敲铁
板)、由气息的流动产生(比如风刮过树梢),但追根究底,声音的发生有
三个必须条件:一是振动体、二是传播媒介、三是动力。振动体刚才已经提
到了,如果没有玻璃、铁板,自然发不出声音;传播媒介就是将振动体产生
的振动传到我们的耳朵中的渠道,假设使一个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将会
听不到任何声音,这个传播媒介是什么就无需证明了;动力的意思更容易理
解,如果玻璃和铁板静静地躺在那里,谁也不去碰它,它是绝不会发出声音
的,只有通过摩擦、打击使它振动,才会响起来。
声音有四个方面的性质:高低、长短、音色和强弱,这四个性质说明了
一个音的全部特征。
音的高低是由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在单位时间(每秒)里振动的
次数越多,发出的声音就越高。计量音高的单位是“赫兹”,如果一个音是
赫兹,就意味着它的频率为每秒钟振动次。人类的耳朵能够感受到
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次至次,但音乐中使用的范围远没有这么
宽,其最高音只到赫兹左右,其中人声能够唱出的范围更窄,大约从
赫兹到赫兹。音的长短取决于振动的持续时间,强弱取决于振动的
幅度,这两点容易理解,无需多加解释,比较复杂的是音色的差异。音色的
区别产生于泛音成份和振动波形的不同,波形的发生原理又牵扯到振动体的
形状、材料及共鸣条件等等。关于泛音我们将做一些介绍,而波形的分折已
经完全属于声学和电子学的范畴,与基本乐理关系不是很大,就不在这本书
中介绍了。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需要做到的是能够分辨不同的音色,而不
是从物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媒介是什么?
用哪些特征来描述声音的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它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音乐中的音最低是多少赫兹?最高呢?
乐音、噪音和泛音
由于形状和质地的差别,使得有的物体产生规律的、频率相对固定的振
动,可以明确地分辨其音高,这样的音叫做“乐音”。如果振动的成分很复
杂,就会同时产生许多不同的频率,无法分辨其音高,这样的音叫做“噪音”。
在音乐中,当然是以乐音为主要成分,但噪音也被广泛地使用,比如说鼓、
镲、沙锤就是噪音乐器。即使乐音也包含着许多不同的频率,这些次要的频
率称为“泛音”。
以一条弦为例(见下图):
当全部弦长振动时,发出一个主要的音,即“基音”,弦的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各部分同时也在振动,发出频率各不相同的泛音。只
有专门仪器才能发出不含泛音的单一频率,我们听到的乐音都是包含许多泛
音的。
练习:
什么叫乐音?什么叫噪音?
在音乐中用不用噪音?
泛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一个乐队,指出里面的噪音乐器。
乐音体系
音乐中使用的全部音高合在一起称“乐音体系”。之所以说全部“音高”,
是因为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时不考虑音的其它三种性质(长短、强弱和音
色)。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都有固定的音高和固定的名字。钢琴键盘是乐
音体系的非常直观的体现,它包含的个键基本上就是乐音体系中的全部音
级,其白键和黑键的排列方式又与音名完全一致。
这个音分作若干组,每组称为一个“八度”。相差一个八度的两个音
之间频率比正好是二比一,假定有一个音的频率是赫兹,那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乐理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