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知识线索:研究对象、内容、作用、发展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识记)它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一)五要素⒈学生主要通过两种差异影响学与教的活动: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⒉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⒊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⒋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⒌教学环境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二)三过程⒈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⒉教学过程⒊评价与反思过程教学前:预测和评判教学中:监视和分析教学后:检验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口诀:指问预研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识记)一、初创时间(-1920s):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是专著)。1913-1914年《教育心理学大纲》。二、发展时期(1920s-1950s末):三、成熟时期(1960s-1970s末):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四、完善时期(1980s-):布鲁纳(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与社会文化研究)1924年,廖世承(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总结本节主要把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期、每个阶段的特点。———20S———50S———80S———初创阶段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⒈含义:出生——成熟——衰老——死亡(心理变化)。⒉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速度、时间、高度);差异性。口诀:连阶定顺不差思维发展的规律直觉行动思维用手拨算盘(动作)具体形象思维脑海中的算盘(表象)抽象逻辑思维抽象的数学式(语词)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分期(8个)0-1岁:乳儿期(新生儿期);1-3岁:婴儿期;3-6、7岁:幼儿期;6、7岁-11、12岁:童年期;11、12岁-14、15岁:少年期;14、15岁-25岁:青年期;25岁-65岁:成年期;65岁以后:老年期。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初中阶段)。: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认知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省思维,当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情感方面: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意志方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自我意识方面:成人感产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但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是生、心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认知方面: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到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情感方面: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⒈学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奥苏伯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⒉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口头语言(猪孩王显风语言发展水平较差,词汇贫乏。如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快,睡觉,乌龟,到早”。)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逻辑思维最高、运算(是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⒈感知运动阶段(0-2)⒉前运算阶段(2-7)⒊具体运算阶段(7-11)⒋形式运算阶段(11-15)口诀:感前具形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由笼统到分化、由被动到主动1岁半出现思维的萌芽主要依靠感知觉和动作积累感知觉经验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代表具体事物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不同于利己主义不可逆——只知道A>B,不知道B<A单向思维——未掌握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抽象概念出现“守恒”——多维
教育心理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