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规范.doc:..《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规范为了严格执行《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大纲》,保证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制订如下课程教学规范:一、 授课计划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在接受授课任务后实施教学前,由学科主任负责,对照《介入放射学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有关教师讨论,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以及各项量化指标(如实验报告书写、读片能力等各项技能),并由主讲教师写出下学期切实可行的整体和分阶段的授课计划。2、 授课计划必须在上一学期结束前两周交学科主任,经批准后执行。3、 授课计划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有关事项。4、 教师参加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的教学计划的讨论和制定,并根据确定的教学计划认真参加集体备课,编写授课教案,落实授课计划。为保持教学计划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教学中如需修改教学计划,必须首先征得学科主任的同意,否则视为教学事故论处。二、 备课1、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对整个课程、每个学期、每个教学单元、每一节课都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备好课是组织好整个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2、 任课教师接受授课任务后,必须认真学习《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大纲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确定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增删处理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3、 为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原则上要求各单元均需进行集体备课。由学科主任指定一名主讲教师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以及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难点,对各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及对学生需进行的技能训练提出主导性意见。4、 为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所有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主备课教师提出意见后,经集体讨论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然后再由各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详尽的教学方案(含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布置学生完成的课外口头及笔头作业等)。三、授课1、 授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体现,是保证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最重要环节。主讲教师必须按照授课计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 教师授课过程必须时间安排合理,讲课要求条理清楚、重点明确、难点突出、课堂用语规范、课件或板书设计周密、书写工整、严格定时,按时上课、按时下课,任何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行为都应视作教师的失职。3、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熟悉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应有记载(并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四、 批改实验报告1、 根据授课计划的安排,布置学生口头和书面作业。各任课教师原则上对所有实验报告要签阅批改。2、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应记录学生实验报告上交情况(含缺交、迟交学生名单)、作业较好者和较差者的名单以及学生实验报告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实验报告中主要错误处理情况,实验报告讲评情况要有记录。3、 让学生课余自行完成、不要求学生全交的作业应有检查或抽查(如辅导、答疑、学生间研讨等形式),并做好检查或抽查记录。五、 辅导答疑耐心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放射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