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定义: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针刺伤和职业暴露的关系前者描述的是一种执业中的针扎伤害,可能不涉及传染病。比如配药时使用新开封的注射器被扎伤,不属于职业暴露,属于针刺伤。后者反之。输液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1、护士自身原因2、环境原因护士自身原因1、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2、护理操作行为不规范3、另外,徒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用过的针头暴露于周围环境中,或者将用后的尖锐针头和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收集箱,再进行严密封闭收集箱时,都有可能造成操作者被刺伤的危险。环境原因3、护士人力资源不足。4、输液室特殊的环境因素:输液室患者的特点: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5、护理对象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防施护措虽然完全避免事故是不可能的,但事故与护士的操作肯定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操作,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率防施护措1、戴手套2、规范操作3、及时回收用过的注射器用过的注射器应该立即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入容器。收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去手套,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4、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衡量他们在接受治疗时的舒适程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注意操作环境注意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6、加强心理防护:根据临床工作时段及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人员调配,在工作繁忙,工作量大时,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实行弹性排班。发生针刺伤处置流程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冲洗→消毒→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特殊情况处理方法1、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血液或体液接触眼睛、鼻及口腔粘膜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针刺伤的职业暴露二PPT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