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深受佛教禅学的影响,在观景抒情时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意味,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关系。王维在体验社会、人生和自然时,总表现出一种参禅的思维方式和对空幻和净虚境界的追求的理想,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和禅意,正是他一生学佛的最好体现。[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禅意空灵意境正文:王维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并且对音乐、绘画、书法无不精擅,擅长山水画,为南宗之主,苏轼称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将深奥晦涩的禅意佛理巧妙地糅合在山水田园诗中,并将所感之情寄于所见之景中,借山水意象表现内心。禅意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王维的诗歌艺术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其身后众多的习禅诗人,被人尊称为“诗佛”。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成因:(一)家庭影响家庭对王维学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王维出生于奉佛之家,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王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信佛三十年,其母崔氏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这对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维自己也是常年食素,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他广交僧人和习禅之人,与兴趣相投的佛友共同研究佛理,这从深度和广度上滋润了王维一颗求佛的心。(二)时代渐染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佛教内部各种宗派相继成熟,尤其禅宗备受推崇。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禅宗主张的“净心”、“觉悟”并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异的矛盾之中,接受了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自由精神的生活方式。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弥补。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后人回味无穷。(三)自身蜕变王维,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积极用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倾向进步,这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颂游侠精神,诗歌气象雄浑,入世思想较强,充满着英雄主义气概。即使是山水诗也是气象峥嵘,意境开阔的,如《华岳》、《晓行巴峡》、《汉江临泛》等。后期张九龄罢相,杨国忠上台专权,政治黑暗,王维朝政腐败与社会黑暗日重,王维渐生退隐之意。于是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身心相离”而“理事”不能俱如的矛盾中,从四十岁开始,虽在朝廷为官,偶有升迁,但他还是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十分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