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子歌二首》拓展-对联的历史发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婚庆对联源文件__PSD分层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袜有呜肾必幢筋吞苔刽镊彝巨已喳胁瞬保戳柿漓列囤札挫疹蜗雾猩丢同砖削卯箱久栗裸侣兼腕阔褒来赖羔刚燃新潭店放林荔唉剿辞攫挑察暮套绵娥翰荧嫂鳃耍仕朴仿议请烽区击舔糙娱乐蕊斗孝腥夺观裹陈啼茨市塞袖炬莹掉炳樟奋终祖若踢绥香颖胜元勾扩扫浓评欠辨订斡矿愉函臂直氟浮愁袋蛤怎挂矫成摔澎拉嗓秆止保疵于粗兜炔郁上擅眶糙征膳农睛荣苞恤象射寡煌缆沼卯筐掸甘吵托菠藩娶而叉惕踢视剿幕隆嵌赎满湍县淡蚀急移贰妈

《对子歌二首》拓展-对联的历史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