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亮点自我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通过制定方案,创新思路,确定载体,制定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河镇“三互”活动推进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我镇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开展党员间优势互补、干群间团结互助和邻里间和谐互处“三互”活动为抓手,推进全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党员间优势互补。镇党委根据全镇党员年龄层次、文化结构、爱好特长等,加强党员间的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学先进、争先进的能力和热情。如鼓励老党员借助自身丰富阅历优势,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平台给年轻党员讲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挥自身政治理论特长,借助“三会一课”、每周学习日等机会,给广大党员授课,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年轻党员则帮助老党员掌握电脑输入、上网查阅资料等技能,相互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二是干群间团结互助。选择一部分家庭负担重、生活条件差、致富无门路的群众,与机关干部结成“1+1”互助对子,机关干部主要给群众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使困难群众家庭收入稳步递增,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广大群众积极向机关干部反映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情况,反映群众对做好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反馈,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三是邻里间和谐互处。镇党委指导各支部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党员模范之家”、“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小组优势,积极开展“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社会和谐人人共享”活动,进一步增进了邻里间互助互爱、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使和谐的氛围不断延伸。三河镇“六进农家”建新村我镇以“六进农家”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业就业,让“富”进农家。三河镇除着力抓招商引资,培育镇域龙头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之外,还通过海原县派驻内蒙古的劳务派遣站,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就业200人,增加农民收入。技能培训,让“学”进农家。三河镇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培训工作来抓,今年共举办镇、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0期,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现场观摩与经验介绍、统一教材与因人施教相结合的方式,真正使参训对象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逐步实现“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人才变资本”的转变。树立新风,让“乐”进农家。在全年集中搞好几次文娱汇演、棋牌比赛、体育竞赛的基础上,三河镇着力推进文明镇村、和谐村组、“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优活动,积极倡导和树立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维护稳定,让“安”进农家。三河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好人民来信来访接待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积极建设平安镇村,维护社会稳定。整治村容,让“新”进农家。三河镇以农村“三清”为抓手,以新农村试点建设为载体,投入专项资金,逐步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修桥建路、植绿造景和农民新居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居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推进民主,让“和”进农家。镇深入实施村级廉洁工程,营造家和邻睦、尊老爱幼、干群关系融洽的氛围。同时,将进一步强化民主意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河镇转变“三新”发展党员干部勇争先我镇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着力在转变“新经济”、“新服务”、“新民生”中创先争优,形成了“抓争创保增长、抓重建保稳定、抓民生保民安”的和谐发展新局面。一、在转变“新经济”发展的方式上创先争优。三河镇坚持把“抓项目强工业,建组织强发展”作为创先争优的切入点,以做优做强骨干企业为支柱,通过党组织的带动,切实转变了新产业经济、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协作联建促进新产业经济转变,成立了六窑村运输协会、团庄村养鸡协会等12个“产业化联合党组织”。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做到了“产、销、加”一条龙服务,,比上年增长11%。目前,全镇个体经营户发展到现在的1114户,总产值12351万元,总投资在150万元以上的贸易、餐饮、运输等个私联合体达到60多个。二、在转变“新服务”途径的模式上创先争优。紧扣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切实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变上为下、变带为帮、变说为做,紧紧依托镇便民中心、公开解答室、农村服务站等阵地推行党员干部“新服务”模式,扎实开展新形象进村、新方式帮困、新机制承诺等“三新”服务活动。一是开展“新形象进村”活动。统一换皮鞋为草鞋、脱西装换
三河镇“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亮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