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风斜井井筒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修改版)太原南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测部会议记录《进风斜井探水设计》会议记录会审时间:2011会审地点: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郭子生参加人:王树清 杨振福 刘建军 白卫红王效东 王海斌 卞根义 高 平会议内容:1、原设计经检查不完善,需进行修改编制。2、我矿进风斜井岩巷掘进,从地面延伸到8+9#煤,有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3)、斜道灰岩(L4)及太原组K4、K3砂岩含水层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八条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当符合规定(二):沿岩层探放含水层、断层和陷落柱等含水体时,按下表确定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岩层中探水钻孔超前钻距和止水套管长度水压(MPa)钻孔超前钻距(m)止水套管长(m)<-->>10>15>20>25>5>10>15>20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会议决定:打探水钻孔3个。正前一个,左右各一个,呈扇形布置。探孔深度为60m,超前距为30m,倾角与巷道掘进角度一致,中孔位于巷道中心线上,方向0°,左孔为-19°、右孔为+19°,钻孔之间间距为1m,距底板1m,钻孔终孔位置距巷帮距离不小于20m。采用ZDY650煤矿液压坑道钻机打钻。3、探到可疑水体时,重新编制探水设计,增加探水钻孔数量,增加超前距。 姓名日期编制人 掘进队 探放水队 生产技术部 调度室 通风部 机电部 安检部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目录第一章概 况 1第一节掘进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 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1第三节 探放水巷道区域位置及支护方式 8第二章、探放水工程设计 11第一节 探放水目的及设计依据 11第二节探放水钻孔参数的确定 11第三节 排水系统 14第三章探放水安全措施 15第一节 探水前的准备工作 15第二节 通风方法与瓦斯检查制度 16第三节 钻机安装及探水的施工技术要求 17第四节 放水的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 19第五节 探放水工操作规程 20第六节避灾路线 21第一章概 况第一节掘进工作面概况南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风斜井井筒位于工业广场主斜井南侧,距主斜井井筒110m,,倾角18°,,进风斜井井口标高+,落底标高+640m,;进风斜井装备架空乘人器,担负矿井人员升降及进风任务,是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第二节 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一、地层井筒从地面表土层风化岩开始掘进,一直延伸到9号煤层底板后落平为止,主要揭穿的地层有:1、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其底K6砂岩,。为灰~灰黄色中粗粒砂岩,~1cm砾石。其上为灰绿及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间夹薄层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从K4砂岩底至K6砂岩底,~,,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以中部K5砂岩底区分。下段厚30~50m,为深灰、深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下部夹煤线。底部K4砂岩为灰白色粗~中粒砂岩,~,。上段厚40~55m,为黄绿色及灰绿色夹紫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互层。K5砂岩为灰绿色中粗砂岩,底部含砾,厚达10m。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从K3砂岩(北岔沟砂岩)底至K4砂岩(骆驼脖子砂岩)底,~,,与太原组地层呈连续沉积,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砂岩、细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和煤层。含煤5层(02、1、2、3、4),可采煤层从上至下为1、2、4号煤层。本组属河湖相沉积。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石灰岩及煤组成,含煤9层,编号为5上、5、6上、6、7、7下、8、9号,可采煤层为5、6、8、9号。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1)下段(晋祠段)由晋祠砂岩(K1)底至庙沟灰岩(L1)底,井田内无出露,。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本段地层基本为一套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呈互层状,间夹砂岩,中上部夹有7、7下8、9号煤层(线)。(2)中段(毛儿沟段)由庙沟灰岩(L1)底至东大窑灰岩(L5)顶,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和4层灰岩及4层煤层(6上、6、7、7下)组成。全段厚30m左右,主要岩性特征为本段地层的4层灰岩即太原西山煤田标准剖面所命名的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3)、斜道灰岩(L4)、东大窑灰岩(L5)、其中:L2+
进风井探放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