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诊治指南建议级别建议级别(A,B,C,GPP)和证据级别(Ⅰ~Ⅳ)的定义如下:建议级别GradeA(证据级别Ⅰa,Ⅰb):在全部质量良好,并对该项特殊建议有一致性意见的文献中至少有一篇是随机GradeB(证据级别Ⅱa,Ⅱb,Ⅲ):以操作良好但并非专门针对建议本身的非随机性临床研究为基础。GradeC(证据级别Ⅳ):需来自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或意见和/或受尊敬的权威人士的临床经验,缺乏可直接应GoodPracticePoints(GPP):以指南制订委员会临床经验为基础的最佳临床应用意见。证据级别LevelⅠa:以对随机对照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为证据基础。LevelⅠb:以至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为证据基础。LevelⅡa:以至少一项设计良好的非随机性对照研究为证据基础。LevelⅡb:以至少一项其他类型设计良好的准实验性研究为证据基础。LevelⅢ:以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为证据基础,例如比较研究、相关性研究和病例研究。LevelⅣ:以专家委员会报告或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或临床经验为证据基础。每项主要建议均按照“建议级别”和“证据级别”来分级,“建议级别”置于建议之句首(略去Grade);“证据级别”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肾脏内科学检查。(Ⅲ)血尿和蛋白尿的处理B:对镜下血尿患者(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应排除肾脏/泌尿道疾病。(Ⅲ)B:建议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尿液相差显微镜检以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Ⅲ)B:对单纯性无症状镜下血尿患者应每隔6~12个月监测其肾功能和血压。(Ⅲ)B:对于40岁以下无症状镜下血尿患者,如缺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不需要进行全面的泌尿外科学检查。(Ⅲ)B:直立性蛋白尿患者预后良好,不需要追踪观察。B:间歇性单纯蛋白尿患者预后良好,但仍应当每月追踪观察6次直至尿蛋白消失。(Ⅲ)B:持续性单纯蛋白尿患者具有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的高度风险,应持续地监测其血压和肾功能。(Ⅲ)。B:持续性尿蛋白≥1g/d的患者具有不良的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预后,应当进行肾穿刺活检检查。(Ⅲ)B:对于镜下血尿伴蛋白尿,尤其是伴有红细胞管型、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肾脏内科学检查。(Ⅲ)B:对所有肉眼血尿患者应进行泌尿外科病理学检查,包括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和膀胱尿道镜。(Ⅲ)肾小球疾病的处理———一般措施B:对血压≥140/90mmHg的肾脏疾病患者应当进行处理以延缓肾功能恶化速率。(Ⅱb)B:对于血肌酐<600μmol/L,总尿蛋白排泄率≥1g/d的患者,建议将降压靶目标设为<125/75mmHg(平均动脉压<92mmHg)。(Ⅲ)C:对于血肌酐<600μmol/L,总尿蛋白排泄率≤1g/d的患者,建议将降压靶目标设为<130/80mmHg(平均动脉压<98mmHg)。(Ⅳ)A:对于肾小球肾炎患者高血压的常规治疗,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其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Ⅰb)B:对于肾小球肾炎患者高血压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优于钙通道阻滞剂,因其可提供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Ⅲ)
肾小球肾炎诊治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