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吸收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析吸收操作线及操作线的变化。,分析液气比对吸收操作的影响。;;、整理材料及文字表达相关能力教学重点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教学难点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更新、补充、删节内容使用教具多媒体课外作业课后体会授课主要内容及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间min组织复习引入新课双膜理论的基本观点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方程如何确定吸收剂的用量、塔顶、底的浓度呢?任务3吸收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子任务1全塔物料衡算如图6-8所示,对一稳定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在截面1-1和2-2之间进行物料衡算,有:(6-14)(6-15)式中—混合气体中,进出吸收塔溶质与惰性组分的摩尔比;—溶液中,进出吸收塔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图6-8物料衡算图—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截面惰性组分的流量,kmol/h;—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截面溶剂的流量,kmol/h。一般地,混合气体量V(1-Y1)和Y1为吸收任务,气体离开吸收塔的组成Y2(分离要求也是控制指标)或是已知吸收率η(溶质回收率),则,吸收剂X2亦为已知,则和喷淋量L也就能确定。(6-16)说明,若已知吸收剂用量,亦可利用式(6-14)计算塔底排出液中溶质的浓度X2。X1=X2+V(Y1-Y2)/L(6-17)L/V—:分离指标,:Y2=Y1(1-η)生产中,V、L、Y1、X2为已知,若再知η,即可求出出口液浓度X1。2、吸收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如图6-20所示,若在M-M和1-1(塔底)或2-2(塔顶)截面间进行物料衡算有:复习启发讲授讲授53010(6-18)或(6-19)式中—塔内任一截面上,液相、气相中溶质与溶剂、惰性组分的摩尔比。式(6-18)、(6-19),反映了塔内任一截面上气相组成Y与液相组成X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公式即为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将次绘制在X-Y二维直角坐标系中,即为吸收操作线,如图6-9中的直线AB。由吸收塔操作分析可知,其操作线具有如下特点:图6-9逆流吸收操作线⑴当吸收为稳态连续吸收时,若L、V一定,Y1、X2恒定,则吸收操作线在X-Y直角坐标系中为一通过B(X1,Y1)、A(X2,Y2)的直线,斜率为(亦称吸收操作液气比)。⑵因式(6-18)、(6-19)均为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得来的,故次操作线仅与吸收操作的液气比、塔顶及塔底溶质组成有关,与系统的平衡关系、塔的结构及操作条件无关。图6-10吸收操作推动力示意图⑶因吸收操作时,>或<,故吸收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且塔内任一截面M-M处的吸收推动力为:或,见图6-10。操作线离平衡线越远,其吸收

吸收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21 KB
  • 时间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