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个别学生与学科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使教学工作在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中进行。否则,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引起重视,及时了解,及时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现结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看法与体会,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产生对立情绪的原因
正确分析产生对立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当前的情况分析,产生对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第一,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对立。
包括自我定位偏差、自我中心、优越感、态度偏激、性格孤僻、倔强等。这种情形可能是来自学生一方,也可能是来自教师一方。从学生方面看,有可能是家长过分溺爱,家庭教育不当,也有可能是家庭变故,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等因素。从教师方面看,有可能是家庭原因,也有可能是工作原因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情绪带进了课堂,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感和对立。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大提前,自主意识增强,部分教师习惯了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师生关系,总是居高临下,不适应时代要求,及时转换角色,面对学生的挑战,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心理失衡,因而造成对立。
第二,由于信任度降低引起的对立。
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问题。由于某些教师,言行不一致,朝令夕改;或在某些场合行为不检点,或是对待学生问题不公平,厚此薄彼,甚至鄙视差生,导致在学生中威信降低,从而引起对立。
第三,缺乏沟通技巧或不能正确使用沟通技巧引起的对立。
有的教师平时缺乏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对班级中的事情充耳不闻。认为全都是班主任的事,学科教师就只管教书。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及其他各方面均缺乏了解。当问题出现后也就不可能正确对待,方式方法欠妥,要么还是交班主任去处理,要么采用当堂训斥,挖苦、讽刺的手段。结果一方面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使学生反感,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第四,由于道德品质不良引起的对立。
主要是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对学校处理不服,或是没有及时做好思想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出现不良道德行为时,教师既要坚持原则,按照规定给予必要处理,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违纪学生认识到所犯之错的危害性。
第五,由于教学水平欠缺,教学方法欠妥,管理体制欠佳引起的对立。
一方面就教学水平来说,绝大多数教师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原有知识储备,学习动机等不够了解,教学中搞盲目的“一刀切”,或是眼光只看部分优生,忽略后进生,使他们不仅厌学而且对教师反感,一旦有适当的时机,对立的情绪就会以各种形式暴露出来,甚至演化成强烈的对抗,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最普遍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教师还缺乏教育公平的理念。当然,这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有待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在当前一些学校管理体制下,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有的教师在爱学生的背后更多的是爱自己,爱自己的职称,爱自己的荣誉,爱自己的地位;在这样
班主任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