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卢沟桥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卢沟桥烽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卢沟桥烽火》。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理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贵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读”、“说”、“悟”、“感”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任务。四、教学设计(一)、巧用歌曲导入新课(2分钟)“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情讲述“九一八”事变,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由此解题,理解“烽火”。(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本环节我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第二步,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第三步,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概括文章大意。如此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人人参与,理清文章脉络,更清楚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悟。(三)、紧扣内容,解决问题(15分钟)1、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明确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感悟后文所描写的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力守桥的英勇精神做好铺垫。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让学生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

卢沟桥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