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科技活动
绪论
一、开展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意义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
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
和医学等实践服务。近三四十年以来,由于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渗透,
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生物学沿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
面迅猛发展。在微观方面,日益向亚显微结构和分子水平方向深入;在宏观
方面,在群体水平上不断向生态系统生态学的领域进行探索。
面对生物学的发展形势,培养生物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生
物科技人才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在培养途径上,中学除了开设生物课以外,
还应该在校内和社会上广泛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完善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生物学的内容异常广泛,中学生物课只能讲授其中规律性的内容,对应
用部分很少接触,学生也很少有观察操作的机会。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则能更
好地接触生物学的应用部分,而且可以进行大量观察和操作,弥补生物课的
不足。这说明,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才能完善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野外采集、调
查和考察,环境监测和观测,田间、饲养场的种植和饲养,室内培养和观察,
去科普单位、科研部门参观和访问,都需要反复进行观察、操作和分析,这
就能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而这
些能力正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而且有不少特有的珍稀动物和植物。
中学生在参加生物科技活动中,由于经常接触各种动植物,使他们对祖国的
一鸟一兽和一草一木更加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另外,
由于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广泛联系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领域,这
就使学生在对各种生物发生浓厚兴趣和不断加深认识的基础上,能够逐渐树
立献身于祖国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远大志向。
二、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特点
同其它中学科技活动相比,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丰富多采,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地球上已知的生物种类约有万种。它们形态不同,结构各异,生活
习性也千差万别,共同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按照五界分类系统,整个
生物界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我国学者
在五界系统基础上,又提出了无胞生物界(包括病毒和类病毒)、从而将生
物界分成了六个彼此不同的大类。
生物界的种类繁多、分界复杂的情况,使得生物学的内容多种多样。我
们如果从生物类群的角度来划分,生物学可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真菌学、病毒学等;从生命特点来划分、生物学可分为形态学、分类学、生
理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进化论等;从生物的结构水平来划分,
生物学又可分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组织学、器官系统学、个体生物学、
群体生物学、生态系统生物学等。生物学不仅分科复杂,而且与农业、林业、
渔业、畜牧业、医学、副业等生产领域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领
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生物学的众多分科以及各分科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为中学生物科技
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范围和大量选题,使中学生物科技活动不仅内容丰
富多采,而且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受生命活动规律的制约
自然界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这种
规律主要表现在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进化
及系统发生等方面。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合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
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生物通过同化作用,不断从环境中摄取养料转变成自身
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同时生物通过异化作用,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
并释放能量,将代谢产物排到体外。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二者相互矛盾、相
互依存、不可分割。由于新陈代谢,生物体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并影响和
改变着周围环境。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个体进行着生长、发育、繁殖、
遗传和变异;生物群体经历着进化和系统发生。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具有上述规律,但其各种规律的具体内容却是多
种多样,互不相同。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多样性表现制约着中学生物科技活
动的方法步骤。科技活动的题目一旦确定,必须按照研究对象所需要的环境
条件、生长发育过程、繁殖方式、遗传变异特性以及系统发生特点,设计研
究方案,这样方能获得成功。例如,必须按照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长
【管理教学类】中学生物科技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